<script src="https://img.zhaozhi.us/pc/pc.js?v=2022"/>
伍子的目标就锁定在那些准备搬家的人家上面,兴许能找到几本像样的旧书或老东西。当然特别值钱的古董他没抱希望。河东这地方建筑物的历史普遍不长,过去没听说有什么显赫的人家,也没有历史悠久的四合院、学堂、庙宇等老宅子,淘到老东西的可能性几本为零。
随着国内收藏热的持续升温,执迷收藏的人越来越多,那些捡大漏的段子也越传越邪乎。书上也好,传言也好,总爱渲染随随便便就捡到国宝级古董的例子,进而一夜暴富。那纯粹是扯淡,国宝是萝卜白菜吗,什么地方都能捡。
拆迁对于收废品的来说,是一个难得的拓展业务的好地方。无论城市还是农村,人们都有一个通病,平常旧东西舍不得扔,越积越多,等到搬家时才不得已处理掉。这就给了收废品的捡漏的机会。伍子和楚珊走在破落不堪的街道上,村民没看到几个,收废品的倒来往不断,这些人消息很灵通,无疑都是冲着捡漏来的。
一辆三轮从他们身后慢悠悠擦肩而过,楚珊突然狠劲一拽伍子的胳膊,手指着前面收废品的三轮,“快看,车上有一件古董!”
伍子被楚珊的举动吓了一跳,这可是他们之间第一次亲密接触,顺着她的手指望去,那是一辆满载而归的收废品的三轮。车上旧报纸、旧鞋、破电视满满一车,怕东西掉下去,用绳子横竖勒上好几道。各种废品中间夹着一个五彩大花瓶,白地彩色,看着挺喜庆。楚珊指的古董就是这东西。
伍子看着楚珊兴奋的样子,一阵苦笑:“那不是什么古董,就是一普通的花瓶。”
“你怎么知道?这么远也能辨别出古董真假?”楚珊一脸疑惑望着伍子。
伍子解释道:“这么远当然看不出来,我又不是孙猴子的火眼金睛。这连辆三轮不是刚从我们身边过去吗,那花瓶我早主意到了。底款印着几个字:邢台第二瓷器厂。古董有瓷器厂出来的?”
楚珊一听这话,兴奋的劲头一扫而光,不过还是噗嗤一下笑出声来,“想不到你的眼睛还挺尖,不起眼的地方都能注意到。”
伍子淡淡的答道:“这是古董商的职业习惯,会全神贯注观察偶然出现的每一件东西。捡漏不单单是靠运气,更要靠眼力,不是有那么句话吗,机会往往偏向有准备的人。一个合格的古玩商,随时随地都得预备着捡漏。碰上瓷器,当然要看它的底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