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七窍销魂(一)(1 / 2)

盛世古玩商 伍月狗 1702 字 2022-12-13

<script src="https://img.zhaozhi.us/pc/pc.js?v=2022"/>

回到古玩店,伍子和老吴打开画卷足足看了一个多小时,越看越吃惊,董老爷子不愧为装裱大师。人家重新装裱的过东西,跟原装老裱简直一般不二,最大限度上保持了作品的观赏性和经济价值。如果不是亲耳听见,谁能相信这幅画曾经被切割成几十块纸片,老吴拿出放大镜仔细观察,竟没有看出一点衔接的痕迹。这就叫功夫,这才是装裱大师的水准。对于另一幅古画,两人一点也不担心,似乎修复好只是早晚的事。让他们担心的反倒是董老爷子的身体,老头子九十来岁的人,实在折腾不起,为这事有个三长两短,着实教人过意不去。伍子还想着以后再次拜会董老,伍家衰败的内幕,董老肯定知情,或许可以从他嘴里得到一些信息。

时光流转,不知不觉已是春末夏初,太阳的火力越来越旺盛,街道两边各种绿化的草坪树木,朝气蓬勃的生长,给这个钢筋混凝土铸就的城市增添了一抹绿色自然界的生机。人们的衣装也在悄然发生变化,尤其是那些朝气蓬勃的女孩,退去长裤,换上紧身的丝袜,将一双双美腿勾勒的楚楚动人。

在这个丝袜泛滥的季节,无论是人还是街道两边的树木,都显得那么生机盎然、朝气蓬勃。初夏是一个充满浪漫色彩的季节,这时候高考刚刚结束,少男少女们揣起朦胧的情感,开始向人生更高一级的目标迈进,也即将开始一段崭新的学习和生活。总之整个城市都开始变得热烈起来,晚上街上的人多了,卖烧烤的摊位也多了,街道上的美女也开始泛滥……

店里有把藤椅,伍子闲来无事总爱在藤椅上半躺着,用紫砂壶沏上一壶茶,或闭目养神,或看无聊而且冗长的韩国泡沫剧,那叫一个舒服。周晓彬经常被老吴领着出去,鬼鬼祟祟的,不知在搞什么名堂。店里通常只剩下周晓晓一个员工,这小姑娘挺勤快,一天到晚打理店面,将店里面擦拭的一尘不染。伍子看着周晓晓用鸡毛掸子拂拭货架子的情形,突然想起一个人:就是令他和老吴无比尴尬的马尾辫。冷眼一看,周晓晓跟马尾辫还真有几分相似,具体什么地方相似,一时还说不出来,属于那种似是而非的相似。也许是伍子对马尾辫太用心了,才从周晓晓身上产生一种心理上的代换。

想起马尾辫,伍子一阵惆怅,这个女人太他妈神秘了。他和老吴不止一次谈起过马尾辫,一致认为这个神秘女人肯定还会出现在沈阳道,至少她应该还在天津。等有机会逮住她,一定好好审问,到底用什么法子将他和老吴迷昏的,她到底有什么企图。

一个烈日炎炎的午后,天气热得出奇,盛夏正迈开大步一步一步来临。街上行人稀少,只剩下微微打蔫的树木和滚滚而过的车流。伍子正躺在藤椅上闭目养神,周晓晓则趴在柜台上打盹。店门一开,一个六十多岁颇有些儒雅风度的老者来到店里,老者一身休闲装,头发花白,看上去慈眉善目一脸和气,让人看着心里就舒服。

周晓晓从半睡半醒中缓过来,赶紧招呼客人:“老大爷,您需要什么东西,本店所有的古玩都保老保真,假一赔十。”

老者冲周晓晓爽朗地一笑:“小姑娘,我不是来买东西的,我是有一件东西要出手,不知道贵店收不收。”老者也不绕弯子,从背包里拿出一个红布包。看意思要把包里的东西出售给店里。

伍子这才发现老者手里还拎着一个背包。周晓晓接过红布包,然后递给伍子。伍子将红布包放在藤椅旁边的方桌上,轻轻打开。里面有大大小小好几个玉件,仔细数数一共是八件。这八件小玉器形状各异,有的类似树叶;有的类似u字形;有的呈细小的圆柱状,长度有2厘米;有的则一边粗一边细跟玉簪差不多,只不过短小一些。

伍子一眼就看出来,这些小玉器是一套组件,学名叫“九窍塞”。就是古代死了人以后,用玉器堵住尸体九窍的东西。人有九窍:眼、耳、口、鼻、阴和肛,加起来共是九窍。那么为什么“九窍塞”是八件呢?因为塞住两个鼻孔的是一件玉器,呈大写字母u字形,所以九窍塞有时候是八件。塞鼻孔的玉器也有是单个的,呈圆柱状,那样就是九件了。

提起九窍塞有人可能不知道,但是提起金缕玉衣,想必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了。“九窍塞”跟金缕玉衣一样,都属于葬玉,所谓葬玉,就是专门给死人陪葬用的玉器。伍子当初给老姜鉴定的玉枕,也属于葬玉的一种,只不过没有九窍塞和金缕玉衣普遍罢了。

古代有一种传说,说人死了以后用玉器塞住九窍,尸体就会不腐,甚至可以飞升天界。于是九窍塞成了古代贵族陪葬的必备之物,尤其在汉代,葬玉盛极一时。古代的统治阶级对玉器陪葬品的数量和样式有严格的规定,金缕玉衣只有亲王一级的才能使用,一般的贵族只能用九窍塞代替了。于是九窍塞的出土数量远远超过金缕玉衣,后者就更显得弥足珍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