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报纸也疯狂(三)(1 / 2)

盛世古玩商 伍月狗 1661 字 2022-12-13

<script src="https://img.zhaozhi.us/pc/pc.js?v=2022"/>

老魏这番话说的比较直白,不过句句说到了点子上。这位藏友沮丧的把画卷收起来,垂头丧气离开鉴定现场。

紧接着这位拿上来的是一尊宣德炉,个头不大,但是色泽光亮、做工考究,从里到外透出一种古拙之气。

评委中的老孙首先接过香炉,他和老楚观察一段时间然后递给老魏和伍子。全国各大古玩市场都有宣德炉的存在,宣德炉的名声也不必多讲,搞收藏的人没有不知道的,藏友们都为能够拥有一件明代宣德炉的精品而作为收藏的一大幸事,谁能拥有一座纯正的宣德炉,那无疑在自己的收藏圈子里是件十分有面子的事情。

伍子在古玩界混了这么几年,见过的最精致的一座宣德炉就是程家老宅里那座,就是不久前发生在浙xs区的那件事。眼前这座宣德炉尺寸和品相比程家老宅那座要逊色一些,不过也算是宣德炉当中的精品了。从做工和质地上看,应该是明代的东西,虽然不敢说是真正的宣德年间制作的,但是最起码离那个年代比较近。也属于宣德炉当中的精品了。

伍子和另外三位评委对视一眼,分别从对方眼里看到了肯定的眼神。四个评委一致通过,这座宣德炉可以进入下一轮。藏友拿着评委开具的小票欢欢喜喜走出人群。能在如此规模的斗宝大会上进入第二轮,本身就是一种荣耀,同时也是对藏品的一种肯定。

后面又有几位藏友前来鉴宝,应付过这几位之后,那位自称藏有赵匡胤龙袍龙冠的老者走上鉴宝评委的跟前。伍子眼前一亮,这位老兄终于露面了,倒要看看他手里的东西是什么来头。

老者把龙袍、龙冠放在评委跟前,开始夸夸其谈,讲述这件宝物的来历和历史传承,可谓声情并茂字正腔圆。这些话他上午在广场上已经白话过若干遍,现在又开始在四位评委面前卖弄。当然这四位评委都是专业搞古董的,他们可不光听故事,最主要还是看东西的好坏。

龙袍的收藏在民间属于比较偏门的东西,不是因为这东西不受欢迎,而是因为这东西传世量实在太少太少,而且相对来说不易保存,民间的收藏者一般来说收藏不到也保存不了。中国最后一个皇帝离现在都一百多年了,龙袍至少也应该是一百多年以前的东西,作为丝织品,质量再好也有个保存的年限,所以如果不采用特殊的保存办法,很难把龙袍长久完好的保存下去。据说在我国某个大型的博物馆里,就收藏着一领古代皇帝的龙袍,当时是折叠起来收藏的,由于条件所限,现在这领龙袍已经不能完好的打开了,只要打开,折叠的部位就会折断。博物馆珍藏的龙袍尚且如此,更何况是民间。

现在传世的龙袍以清代的比较多见,明代以前的可谓凤毛麟角,堪称国之重宝了。并且由于历史原因,品相好一点、保存相对完整一些的龙袍大都收藏在国外,国内的收藏界对这种国宝级的东西一直是千金难求。至于龙冠,到现在为止还没有见到过元代以前的保存完整的龙冠。所以,这位老者的藏品如果要是真的,肯定会轰动全国。

伍子和其他三位藏友不敢怠慢,打起十二分精神观察面前的宝贝,尽管他们知道这东西是真品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不过本着对藏品和藏友负责的态度,四个人还是观察的十分仔细认真:这件龙袍为明黄色的底子,丝绸料子,上面身前身后刻着几条龙。乍看上去有点龙袍的样子,不过显得太单薄了一点,远没有那种威严富贵的气势。黄锦龙袍最早出现在汉文帝刘恒那里,到现在也有两千年的历史。这个渊源伍子还是有所耳闻,不过龙袍他见到的并不多,对于真品的了解更是一片空白,他虽然感觉到这是赝品,不过具体“赝”在哪里却没有路数。好在还有其他三位评委在场,听听人家的意见,这可是自己增长见识的好机会。古玩这一行就是长到老学到老,没有人样样皆通。

“老先生,您这个龙袍啊,我看不像是真的,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先看这龙袍上龙章的图案。历朝历代龙章虽然有所变化,但是大体上还是有规律可循,一般是九条龙:前身、后身各有3条,左右肩各有1条,加起来就是8条,另外呢襟里还藏着1条,加起来一共是9条。于是我们平常看到的情况就是这样子的:正面5条、背面5条,实际上还是9条。这里面还有一个说法,象征着九五之尊的意思。您这件龙袍呢,我数了数,一共是7条龙,而且前后左右都不对称,明显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龙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