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ript src="https://img.zhaozhi.us/pc/pc.js?v=2022"/>
接下来是藏品的主人自我介绍的时间,包括自己的籍贯、职业、喜欢收藏的种类,以及自己本次参赛的藏品的有点等等。这个程序时间比较短,每人两分钟的时间。介绍藏品这个环节伍子早预料到,他和老吴已经计划好,那套围棋用具让老王以珍宝岛古玩店的名义参赛,古琴则让伍子以个人收藏的名义参赛。表面上看这两件藏品分别出自不同的地方,丝毫没有关联。这在最大限度上避免了评委们感情用事的可能性,如果一个人同时有两件藏品参加淘汰赛的话,评委们下意识里会有一种淘汰一件留下一件的想法,会在比赛中不由自主找一个平衡。那可不是伍子想要的,所以他只能以不同的参赛身份来打马虎眼了。
简短的自我介绍之后,开始进入斗宝环节,这一环相当重要,每个藏友首先要详细介绍自己参赛藏品的优点和价值,然后通过观察其他藏友的藏品,指出对方藏品的不足。也就是说,把自己的东西往好处说,把别人的东西往坏处说,当然所说的话都要有理论根据,不能信口开河胡说八道。藏友所说的话,往往对台下的评委能产生一定的影响,如果论据特别充分的话,甚至能左右评委会的表决。所以这个环节是整个淘汰赛的重中之重,需要藏友本身具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另外扎实的古玩理论和实践知识必不可少。
进入这个环节主要就看老王的发挥了,伍子对木器鉴定一般般,入围的这几件藏品都属于精品,他一时还真看不出有什么瑕疵。他偷眼看看老王,心说老王啊老王,下面可都指望你了!
老王则面色平静,听完主持人介绍,同其他五位藏友一起离开坐位仔细观察其它几件藏品。老王观察的非常仔细,是不是用手轻轻抚摸,或者提鼻子闻闻,或者拿起挂在脖子上的放大镜仔细观察。在场的六个藏友当中数他最专业,行家伸伸手便知有没有,仅从人家一系列的动作就能看出绝对是一内行。
伍子见老王动作娴熟、轻车熟路,悬着的心稍微放下一点。这几件藏品他并不陌生,复赛的时候已经在电视直播里见过,并留下了录像和照片。不过如此近距离的观察实物还是第一次,他对其它四件藏品重新仔仔细细观察一遍,雕刻风格、用料、漆色,甚至包浆等等都逐一品味,力求从中发现什么不妥或者破绽,然后趁热打铁一棒子把对方打死。结果很令他失望,除了一些微不足道的小缺陷之外,他没有发现任何致命的漏洞。或许能够入围最后阶段的这几样东西,本身根本就没有缺点。看来只有把希望寄托在老王身上了,伍子暗想。
相互观察对方藏品的这段时间比较长,足足持续了20分钟。为了不至于使单调的鉴宝出现冷场,主持人介绍了一些入围藏品的小花絮。其中就有伍子收藏那套围棋用具的故事,把伍子如何从浙江鉴宝然后签约到艾利丝拍卖,自己又如何重新找到买主,把东西赎回来,然后来参加鉴宝。整个情节表述的离奇生动,引人入胜。
台下观众听罢一片骚动,小小的、不起眼的这套围棋用具原来还有这么多的故事。不过比起旁边的四扇屏风和红木家具,这套围棋用具实在太不起眼了。故事虽然经典,但是没有几个人相信这套不起眼的围棋用具会在六件藏品中最后胜出。因为在一般人眼中,这套围棋用具毫无竞争优势,论年代,它比不上唐代的那把古琴;论做工,它比不上那件屏风;论大气,它比不上那两把红木的太师椅;论材质,它比不上纯沉香木雕刻的那件人物雕像。唯一有一拼的就是那座灯架,那座灯架虽然说是明代的,但是除了年代还算古老之外,没有看出还有什么特别之处。能够入围最后的淘汰赛已经很出人意料了。所以现场公认的两个最大的淘汰热门就是那套围棋用具和那座明代的灯架。
主持人对自己这套围棋用具声情并茂的介绍之时,伍子并没有感觉到奇怪,因为这都是老吴从中运作的结果。老吴花了五十万跟本次淘汰赛的策划搞上关系,挣得了这么一个出彩的机会。五十万换主持人一顿声情并茂的演说,应该是值了,这无形中就是一种广告,既是在给伍子造声势,同时也宣传了珍宝岛的牌子。
自由鉴宝结束,主持人开始给六位参赛藏友自由发言的时间,也就是最大限度夸奖自己的藏品,“贬低”他人的藏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