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王拿起放大镜盯着木雕看了能有一分钟,然后把放大镜重新挂在脖子上。台下所有的眼睛都盯着这位不起眼的老者,他刚才已经三鸣惊人了,这第四鸣不知又会把这件木雕推向什么地方,地狱还是天堂。
老王清清嗓子,开始自己的论断:“这件木雕的人物头戴莲花冠、身披长袍,应该属于道教的人物,雕刻风格有点福建龙眼木雕的意思,不过料子不是龙眼。这件作品所用的木料非常珍贵,通体都是沉香木雕刻而成。众所周知沉香无大料,成年的沉香树也不过碗口粗细,像这么大的整块的沉香料根本不可能出现,这件木雕的人像应该是很多小块的沉香料子拼接在一起然后雕刻出来的。不过刀工雕刻的很到位,人物的曲线和纹理很好的掩盖了拼接的部位,不仔细看的话根本看不出拼接的痕迹。陈香料雕刻的东西如果有拼接,这不算什么缺点,因为沉香本来就没有大料。像这么大的雕件本跟不可能出自一块整料。唯一不足的是制作的年代不算太早,也就是民国中早期的做工。”
这番话先扬后抑,等于间接把这件木雕晋级的希望给毁了。民国前后的东西,在古玩街绝对算不上老东西,除非特别的出众,否则休想在斗宝大会上立足。这件木雕好是好,不过还没有达到特别出众的地步,所以等待它的命运可想而知。
接下来只剩下那件红木的灯架了,这件藏品是六件当中最不被人看好的一件,造型简单,也没有什么华丽的纹饰,用料最多也就是黄花梨之类的料子,年代嘛不会超过明代中期。这件最不起眼的藏品,不知道老王会做出什么样的评价。
老王走到灯架跟前,这次没有用放大镜,只用眼睛看了几眼。仅仅看下去几眼,老王已面露沉吟之色,他随即又扭头看看灯架的主人。那是一个白白净净的中年人,戴着一副近视镜,正笑吟吟的看着老王。跟刚才那位木雕的主人的表现完全不同,这位好像根本不在乎老王注视他的藏品,或者说不在乎老王会贬低他的这副灯架。
伍子看到对方这副神态,心里暗自佩服,这人的心理素质不亚于刚才的李刚啊,“大难临头”了还这般镇静。好像他知道老王要夸他的藏品而不是痛扁他似的。
“这副灯架应该是明代中期的做工,造型简练、结构严谨、装饰适度、纹理优美,符合明代家具的特征。明代的家具还有一个显著的特征,就是很少使用胶水或者钉子,构件之间完全采用卯榫结构,这种结构是科学和艺术的结合,体现出高超的智慧和非凡的技艺。我们看到这副灯架虽然经历了几百年的变迁,仍然坚固如初,没有一点松动的迹象,这就是卯榫结构的优点。这副灯架最出彩的地方还不是它的做工,如果我没猜错的话,这应该是一副走马灯的灯架,灯架周围应该有绘画的灯罩才对。五彩的灯罩才是走马灯最核心的部分。”老王说道这里,扭头看看旁边灯架的主人,说道:“这位朋友,不要再卖关子了,把灯罩拿出来吧,让在场的各位观众开开眼。”
灯架的主人听到老王这番论断,原本坦然的表情反倒出现一丝紧张和意外,他万万想不到这位老者会一眼看破天机。
紧张仅仅是一瞬间,白净的中年人很快恢复了镇静,他用手扶一下眼镜片,冲台下的观众席招招手。观众中间走出一位衣着华丽的中年妇女,手里捧着一个布包,缓缓走上前台。伍子暗暗琢磨,那个布包里应该就是老王所说的走马灯的灯罩了。
接下来的一幕令在场所有人大吃一惊,当然除了走马灯的主人和老王之外:中年男女将走马灯的灯罩安装好,在灯罩里面点上一小段蜡烛,随着拉住徐徐燃烧,走马灯开始自动转起来,灯罩上的各种剪纸人物也开始随着灯架转动,各种剪纸的图案映在周围的墙壁上,犹如一幕剪纸电影。
喜欢盛世古玩商请大家收藏:()盛世古玩商更新速度最快。(记住全网小说更新最快的枣子读书:www.zhaozhi.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