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钱财来路(1 / 1)

“当然是把你那个戒指给卖了,我悄悄告诉你,保险起见,我赶了大半天的路,拿到别的镇子上去卖的呢,我知道你可能身份特殊,可能不太想让人知道你的位置,所以卖你那个玉戒指的时候,我也是很小心的。”丁梨花知道他这一脸担忧的表情,是担忧的什么,所以早早的给他吃了一颗定心丸。“多谢……”祝简安感激的笑了笑。他没想到,这位乡下的小村姑,竟然如此的通透。“客气啥,你现在也算是住到我家了,名义上也是我娘亲的外甥,是一家人呢,不用客气。”丁梨花笑得一脸大方。“扳指卖了多少钱?”祝简安问。“嗯……其实我在那间当铺当戒指的时候,开口问人家要了一百五十两,那当铺的掌柜也像是识货的人,听到这么高的价钱,他竟然没有表示吃惊,然后我们两个谈了谈,最终定下一百三十两银子,就这样成交了。”丁梨花没有隐瞒什么,对他实话实说。“一百三十两银子,足够你们在这乡下盖一套房屋吗?”祝简安忽然紧接着问道。“这个,我家没盖过房子,我也不知道啊,也许应该问问我娘,她应该知道。”“那你们家有没有考虑过,用这个钱,改善一下自己的生活,比如……推掉那个小破屋子,重新盖一座属于自己的大宅院呢?”祝简安好心的给她提议,嗯……真的只是好心的给她提个意见,绝不是为了自己想住个正儿八经的房间!“对哦,我家确实想盖房子的!如果这些钱来路正的话,盖房子这件事情倒是很可行的,只不过我跟我娘比较担心,这突如其来的钱财,会遭人非议。”丁梨花说着,觉得稍稍有些犯愁。“这钱财怎么会来路不正呢?你是不是忘了,我现在是你娘亲的外甥,我的身份,为什么不能是有钱人家的孩子,然后知道姨母家情况有些困难,所以过来帮衬你们的呢?”祝简安想出了个主意。“咦?”好像是这么个道理哦!丁梨花恍然大悟,也觉得他出的这个主意甚好。“那……你先进去坐坐吧,让小山先照顾你一会儿,我去找娘亲商量一下这件事。”“去吧。”祝简安点点头。……山脚下的那一亩地里面,李氏正在地理辛苦劳作,看见女儿来了,放下锄头,直起腰,来缓了口气。“娘……”丁梨花简单几句,将盖房子,和这钱财的来路给李氏说了一下。“你觉得可行吗?”丁梨花询问娘亲的意见。“听上去是可行的,只是不知道别人会不会相信,毕竟这件事漏洞有些太多了。”李氏皱着眉,也有些犯愁。“咱管别人干什么,娘不是说过,我有一个姨母,嫁给了一个有钱人家,只是后来姨母一家全都搬走了,很多年不联系了吗,这个男人,可以是那个多年不联系的姨母家的孩子,这样,就算别人怀疑,也无从查证了。”李氏听完女儿的话,回想了一下自己那位多年不联系的姐姐,随之惆怅地叹了口气。“梨花长大了,自己也能拿主意了,这件事,就按你的意思办吧。”“对了,还有一件事,咱庄户人家盖一套房子的话,大概需要花多少钱?”对于盖房子和换新家具的价格,丁梨花不是很了解,只能询问娘亲了。“这个其实娘亲接触的也不多,娘亲只知道你二叔家盖房子的时候,请工人和泥瓦匠,还有盖房子的那些材料,总共花了七两银子左右,当时还把你爷爷奶奶心疼坏了呢,所以娘亲记忆犹新。”“才花了七两啊?”这么便宜的吗?“不要小看了这七两,虽然花的钱少,那是因为你爷爷奶奶尽力省下来的,材料用的是最差劲的,工人也没有请技术太好的,所以你二叔家那房子,现在住着都觉得吓人,一到下雨天就这漏水那漏水的,总是修不好。梨花,咱家要盖房子的话,可不能这样省,在该省钱的地方省钱,这种不该省钱的地方,就没必要太省着。”“嗯嗯,我懂。”丁梨花点了点头。“娘亲,工人和泥瓦匠,我们去哪里请?”“去镇上请吧,盖房子的这些工人,虽然没有专门的店铺,但是他们很有名,在镇上稍微一打听,应该就知道他们在哪。”“这地里还有多少庄稼没种完?李大河那个小棚子我已经给他收拾好了,咱俩一块儿把这些玉米都种完,吃了饭再一起去镇上找泥瓦匠吧。”李氏听后扑哧一笑。“你这孩子,急什么呀?咱要盖房子的话,找泥瓦匠不是最要紧的,最要紧的是咱们得有房地基,还要去镇上的衙门花钱买一张房屋地契,有了房屋地契,我们才能在这块儿地上建房子。”“这……这么麻烦的吗?”丁梨花愣住。“是有些麻烦,不过咱吃过饭去镇上弄的话,差不多两天能弄完。”“那行吧,我先跟娘亲一起把这些玉米种上。”丁梨花点点头,从地头上拿起放种子的布袋,往娘亲刨好的坑里丢种子。一晃到了中午吃饭的时间,好在娘俩也在这个时候把所有的玉米都给种上了。收拾收拾农具,该回家做饭了。以前没钱的时候,这种有钱的生活是难以想象的。丁梨花把那枚玉戒指卖了一百三十两银子之后,一家三口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也算得上是暴发户了吧,不过还好,保险起见,丁梨花一家人低调的很,只不过在吃的方面,改善了一下伙食,每天不愁吃不愁喝的感觉挺好的。那天找泥瓦匠修屋顶的时候,顺便让人家帮忙做了一个泥炉子,还顺便支了一个小棚子当厨房,至少再到下雨的时候,这个泥巴做的炉子不会被淋化了。家里粮食存了不少,有米有面,今天中午的主食,是娘亲烙的葱油饼。饼子刚烙熟,还没开始炒菜呢,姐弟两个就眼巴巴的看着那个葱油饼,挪不开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