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 当局者迷(1 / 1)

丁梨花看着他这脏兮兮的模样,有些忍俊不禁,她上前一步,抬手给他擦了擦鼻尖上的灰。“这怎么能行呢,姐姐答应好你们的,就不能食言啊,姐姐难得在家一天,不给你们做任何吃的,犒劳犒劳你们怎么能行,姐姐知道这两天你们独自在家,自己给自己做饭吃,辛苦了。”说到这个,丁梨花就有些忍不住心酸,她跟娘亲这样忙活店里的事情,都没时间管丁小山跟周翠苗了,这简直跟留守儿童无异了,自己的弟弟跟自己的小朋友,居然让他们活成了留守儿童的样子,丁梨花的内心其实是愧疚的。明明是两个半大点的孩子,正是需要别人照顾的时候,可是现在他们二人自己在家,却要自己照顾自己,还需要每天给自己做饭吃,当真是辛苦他们了。“姐姐,你可不能这么说,我是小男子汉呢,我比翠翠还大一岁呢,这有什么辛苦的,我已经长大了,我能照顾好我们的。”丁小山从小凳子上站起身来,拍了拍胸膛,示意自己是个小男子汉的模样。“是吗?你会照顾好你们,可是姐姐怎么听说,每次做饭的都是翠翠,而不是你呀?”丁梨花笑着刮了一下他的小鼻子。“那……那是因为我还不会做饭,但是我会学的,我以后也会做的!”“好好好,这种话,留着以后再说吧,你继续烧火,姐姐去切菜。”丁梨花又揉了揉他的小脑袋,便转身去忙活事情了。周翠苗此时已经在切菜了,切的是昨天刚买回来的小油菜。丁梨花上前一步,拍了拍她的肩膀,又从她手中接过了菜刀。“我来切吧,翠翠,如果实在想帮忙,可以去将那几根黄瓜洗一洗,我给你们弄个拍黄瓜吃。”丁梨花伸手一指,放在柜子里面的几根新鲜黄瓜。“嗯,我这就去洗。”周翠苗不假思索的点了点头,然后拿起柜子里的几根黄瓜,去厨房的水缸旁洗菜了。案板上的小油菜已经差不多被切完了,还剩了那么两三颗,丁梨花将那两三棵小油菜并列放到一处,快刀将它们切好,又将前段时间晒好的肉干拿了出来,切成细条,准备一会儿炒菜的时候放到里面。切完了这些,周翠苗也刚好洗好了黄瓜。灶台上,丁小山烧的那锅水也已经开了,丁梨花将淘洗好的大米下到了锅中,吩咐小火慢煮。家里人多,一两个菜肯定是不够的。可是家里还有别的什么菜吗?丁梨花在家里的厨房走了一圈,发现家里的菜好像也已经吃完了,是时候该买些能够放的住的菜搁在家里面。午饭还是做好了,两菜一汤,分量都特别的足,所以家里虽然有四个人,但是也足够吃的了。一家人吃过午饭,丁梨花又赶紧将他们切好的笋丝腌上,也不知道腌这个需要多久,还能不能在下午饭点之前赶回镇上,去店里帮忙。丁梨花自己也不知道,总之她动作快一点,总应该是能赶得上的吧。紧赶慢赶的在仓库里面忙活完了所有的酸笋,确认每个坛子都密封好了之后,丁梨花出了门,看了一眼天上的太阳,估算了一下时间,发现距离下午饭点还早着呢,自己倒也不急了。嘱咐好了丁小山跟周翠苗乖乖在家,遇到不认识的人不要开门之类的,自己便着急忙慌的往镇上赶去了。丁梨花到达镇上的时候,刚好赶上下午的饭点,这个时候天还没有黑透,大街上已经有陆陆续续放工的人,变得热闹起来了。自家的小店里顾客也已经络绎不绝,丁梨花赶紧来到后厨,换好了围裙,盘好了头发,来到前厅帮着一起忙活起来。在后厨帮忙的娘亲看见丁梨花已经过来了,其实她是想问她些事情的,只不过此时店里实在太忙了,忙到脱不开身,所以只好做罢。好不容易这最忙的一段时间过去了,店里的几个人这才终于有时间可以喘口气儿了。“梨花,忙完了过来一下,娘有话问你呢。”看着前边儿已经收拾的差不多了,李氏冲丁梨花招了招手,让她跟着自己来到了后厨。“娘……”来到后厨之后,李氏没有率先开口说话,丁梨花只好轻声叫了一声娘。“你爹的事情,有眉目了吧?”李氏揉了揉眉心,转身问她。“嗯,我打听了一上午,总算让我给打听出来了。”丁梨花点了点头,神色有些挣扎,似乎是在犹豫自己该说还是不该说,不过该说不该说的,她都已经说出来了不是吗。“你说吧,说什么都娘亲都能接受,毕竟娘已经……在心里盘算过了。”丁梨花抬头看着娘亲决然的样子,忍不住轻轻叹息了一口气。“娘,我们两个人猜的没错。”此言一出,已经确定了很多事情了。“梨花,应该不是这么简单吧?还从他们那里打算出什么了,一定跟我说说吧。”知女莫若母,丁梨花脸上的小表情,李氏看一眼就能明白,女儿一定有什么事情,瞒着自己,还没说。“嗯,没错,其实关于爹的身世,我也已经打听出来了,不光打听出来了他不是老丁家的人亲生的,我还知道,爹爹的亲生父母,其实是姓赵。”“姓赵?”李氏微微惊讶,似乎没想到,自己有朝一日还能得知自己丈夫的真实姓氏。“嗯,姓赵,不过改姓氏的问题,怕是不可能了……”丁梨花轻轻摇了摇头,她指的是自己跟弟弟改姓氏的事情。“娘知道,娘什么时候让你们姐弟俩改姓氏了,娘只是初次听闻你爹其实是姓赵,觉得有些惊讶罢了。”李氏笑着敲了敲丁梨花的头。“我左寻思右寻思的,这件事情,我还是老实跟娘亲说了吧,毕竟这也不是什么秘密,我今天上午出去一打听才知道,其实关于咱家的事,在这村子里已经不是秘密了,很多人都知道,结果我们当局者迷,居然被蒙在鼓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