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8章 新婚燕尔,御前言志(1 / 2)

盛唐风月 府天 1610 字 4个月前

王维王缙兄弟二人,全都是文采斐然才华横溢,但仕途上的经历却绝不相同。王维自从当年遭受重挫后,本就信佛的他干脆在开元十七年在大荐福寺拜道光禅师为师学佛,而后虽因张九龄提拔而一度再次屡进要职,可随着李林甫当权,他又再次沉寂了下来。相形之下,王缙虽是弟弟,可自从开元中期制科及第后,脚步一直很稳,几乎没有离开过朝廷中枢,虽是在侍御史这一级上逗留了很久,可这一次终于让他通过天子一言,夺下了郎官一职。

尽管如今李林甫凶威正炽,就连杨慎矜这样深得圣心的人,天子不经李林甫授官都要推辞再三不敢领受,可王缙却也吃透了李隆基的心思,授官之后先后进边镇十条等边务策,一时让李隆基极其赞叹。也正因为如此,当上左相后一直没法真正抗衡李林甫的李适之也曾经抛出过橄榄枝,王缙却置若罔闻,仿佛真的是只求上进独善其身。谁也没想到,这位看似正在上升期的青壮派,竟在和东宫太子暗通款曲!

寝堂中看似人来人往,女眷众多,但嘈杂的声音反而盖去了三人的密谈。王容见崔九娘面色黯然,想到她还要想方设法去监视自己的丈夫,再忆起当年王缙对其的热切追求,她不禁心裏很不是滋味。早年何等琴瑟和谐的夫妻,现如今竟然成了这样的光景。可是,该怪王缙为了仕途想方设法,还是该怪他太不顾风险?眼看兄长仕途屡屡受挫,换成别人,兴许也会削尖脑袋一心向上爬吧?

崔五娘见王容默然,崔九娘亦是垂头不语,她便开口岔开了话题:“十一郎和十三娘夫妻听说广元成婚,也让我捎带来了贺礼。十一郎还在信上抱怨连连,早知道不如早点离任,也能赶上侄儿的婚事。”

崔俭玄在杜士仪离任陇右后,扎扎实实在那里待到鄯城令任满,而后又调任蜀州刺史,汝州刺史,接连两任刺史后,如今终于就要回长安了。这位清河崔氏嫡系子弟在某种兴趣上和妻兄杜士仪如出一辙,很不乐意在长安城当什么清贵的御史或六部郎官,甚至对现在所任的都畿道汝州的刺史也觉得厌烦。用他的话来说,最好能够离两京远远的,如此则眼不见心不烦。

“说得轻巧,朝廷又不是他开的。”崔九娘嘀咕了一句,终究脸色疏朗了许多。她抬头看了一眼王容,见其虽因为连日操办婚事而显得有少许倦意,但如今寝堂之中杜仙蕙帮忙款待女客,前头杜幼麟迎送男宾,杜广元这个长子则是即将迎娶新妇,她明明该感到殷羡,可想到阿姊在路上对她提到,王容这次带着儿子们既然回到了长安,这恐怕就再难回朔方,今后夫妻家眷天各一方,此等滋味又岂是常人能体会到的,她不禁又生出了几分怅然。

天下事又哪有两全的?

“夫人,玉真观二位贵主命人送来了贺礼!”

王容见承影匆匆进门禀报了这么一句,连忙和崔五娘崔九娘打了个招呼,又向其他诸位夫人告罪一声匆匆出去。而此时,寝堂中又传来了嗡嗡嗡的一阵议论声。凭着杜家和玉真公主固安公主的交情,长子娶妇的关键时刻,那两位贵主亲自莅临都不奇怪,如今之所以不来,其中原因人人心知肚明。

还不是因为宫中太真娘子才刚刚病故?玉真公主这一心伤爱徒,就连固安公主也不好出面了!

亲自来送贺礼的正是霍清和张耀。两人奉上各自的主人精心备办的贺礼之后,霍清见王容屏退了随从,这才歉意地说道:“贵主说,如今人人都知道她伤心至极,在玉真观中静养,故而哪怕是这样的大事也着实没法出面。”

张耀也苦笑道:“贵主也在那叹息说,早知道会赶不上小郎君的婚事,还不如当初先拖几个月再说,横竖这么久也等过来了。”

“正因为已经拖得太久,倘若再迟疑下去,只怕好好的计划又要变生肘腋。师叔和阿姊心意到就行了,等过两日我便让广元带着新妇去拜见二位长辈。”

王容既是如此说,两人回去有了交待,一时总算放心不少。正在这时候,外头传信进来,迎亲的一行已经到了大门口,这时候,三人顿时都不再提起那桩旧事,霍清和张耀更是主动留了下来帮王容的忙。

等到婚礼这些一定要走的程序终于折腾完,杜广元把新娘安置到了新房,又去应付了一大堆宾客,最终脱身回来时,他已经累得直喘气了,一屁股坐下后便长舒一口气道:“真是的,就连在漠北打马贼也没这么累过!”

他正抱怨着,见旁边一盏茶适时递了过来,抬起头一看是新婚妻子,顿时有些不好意思:“宁宁,你也折腾了这么久,饿不饿?我让厨下再给你做些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