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8章 让天下贵妇们为之疯狂(1 / 1)

盛唐血刃 tx程志 2038 字 2022-12-08

第九十八章让天下贵妇们为之疯狂黑火药第一次出现的大唐的历史上,很快就被人遗忘了。毕竟,玄武门在大唐一个禁忌。除非是寿星喝砒霜,否则没有人敢提及这个事情。当然,第一次实战的手雷弹也很快消失在人们的记忆中。然而,松邦堡的这场爆炸,却让在场的吐蕃人感觉恐惧万分。包裹着铁皮的铁心木城门,在火药巨大的动能作用下,化作粉末。无处宣泄的动能最终扫向城门楼以及城墙上的吐蕃士兵,城门楼与这些吐蕃士兵全部没有阻止冲击波的蔓延。终于,尘烟散尽。原本高大巍峨的城门楼消失了,只有遍地的碎石和半截断壁残垣,不仅仅如此,城墙后面的瓮城里躺满了吐蕃人的死尸,他们躺在地上非常的安静。似乎约好了一般,松邦堡城城内城外的几千吐蕃士兵,全部静止不动,他们的眼睛,耳朵齐齐的流着血,想要站起来,终究还是倒在地上。这个几千人的团体就仿佛沙滩上的沙塔被海浪扑到一般,猛地垮塌了。即使没有被黑火药波及的吐蕃人,也不认为这是黑火药的力量,他们自然而然认为那升腾的橘红色火球,还有远比巨雷响彻底万倍的轰鸣声,是来自神魔的力量。原本,抱着坐山观虎斗的安多那吉,脑袋里一片空白。他呆呆的望着松邦堡城巨大的豁口,喃喃自语:“神啊……这不是人的力量!”不仅仅是安多那吉,就连松邦堡城内的吐蕃人也把黑火药归纳为神的力量。望着那些如同被定身法定住的吐蕃人,陈应哈哈大笑道:“将士们,给我冲进去!”留守松邦堡军松赞干布的核心部队,就像猫爪下的老鼠,跪在地上,瑟瑟发抖。陈应的距离越来越近,终于陈应率领钩镰枪骑兵们冲进豁口,冲进松邦堡。然而,吐蕃人并没有人阻拦,也没有人敢朝着陈应放箭。在无数吐蕃人眼中,眼前这名高瘦的唐人青年,根本就不是人,他就是神。否则,人间根本就不会有如此恐怖的力量。几乎没废一箭,没动一枪。这个吐蕃王朝的国都,就被陈应顺利的攻进城了。看着陈应率领唐军骑兵冲进松邦堡城,反松赞干布联军也叽里呱啦的吼道:“进城……进城!”一个奇异而壮观的场景出现了,唐军与反松赞干布联军将士犹如潮水一般涌入松邦堡城内,这时反应过来的吐蕃军队又马上如潮水般从其它门户泄了了出去,就像崩堤的洪水冲入一个蓄水湖,湖泊守不住又整个儿崩掉,以至于水流四窜。吐蕃将士的心已经全乱了,这个时候就算是松赞干布在,也未必能够有效控制。更何况松赞干布都不晓逃到哪里去了。当唐军陈应麾下数千骑兵七入城内时,大部分的吐蕃士兵反而都逃到了城外,留在城内者根本就没有战意,遇到了唐军铁蹄纷纷跪在路边,或者缩在屋内。这场攻城战基本没有激战,陈应策马走在城墙上,看着匍匐请降的吐蕃军民,忽然发出了一声冷笑。这时尚是中午,这是一天中最好的时候了,但是陈应却在这白灿灿的阳光底下,看到了一个野蛮强族的黄昏。这时越来越多的反松赞干布联军将士涌入松邦堡城,他们在进城的时候,不由自主的会驻足在被六百余斤黑火药炸塌的豁口前观看。所有反松赞干布联军的部落头人们望着这一幕,都变得沉默不语。虽然胜利的夺下松邦堡城,所有反松赞干布联军的部落头人们,心中都沉沉甸甸的。安多那吉冲身边的一个头人道:“好险,幸亏咱们没有站在陈大将军的对立面!”“是啊……”众反松赞干布联军的部落头人们都感觉自己从鬼门关转了一圈,不少人的后背早已湿了。他们庆幸自己的正解选择,也庆幸这是神的旨意。他们结成反松赞干布联盟,未尝没有利用陈应的心思。他们都非常清楚,吐蕃雪原,是上天赐给吐蕃人的福地,只有吐蕃人才可以在这块土地上生存。唐人来到吐蕃,哪怕再强壮的汉子,最多半个月就会比绵羊还要虚弱。可是,现在他们心中绝对升不起对陈应不满的心思。安多那吉脑袋中浮现陈应在冲击之前,似乎念念有词,仿佛这是什么咒语。安多那吉默默念叨着:“今生今世,绝对不与大唐为敌!”想到这里,安多那吉心中一横,朝着身边的部曲吼道:“杀光吐蕃人!”当然,他追杀的都是城外的吐蕃人。至于城内,看到无人抵抗,这些反松赞干布联军将士们都不约而同的留在城外,他们不是不想进城,而是不敢。毕竟,现在是收获的季节。松邦堡城已经属于陈应了,他们都渴望着陈应在吃肉的时候,可以给他们留点汤。松赞干布的王宫,非常的豪华,金碧辉煌。里面不少木柱子都是类似小叶紫檀的木材打造,不过仔细看能分辨的出来,不是小叶紫檀,随便一张桌案如果搬回去后世,就可以卖成天价。在唐军将士们的带领下,陈应和马周两人率先走了进去。刚一走到里面,陈应愕然了。他看见桌子上一只白色的玉碗,虽然不是什么羊脂玉,可也是昆仑白玉。事实上昆仑玉和和田玉,在一条矿脉上,在后世统称和田玉。这么大一块白玉做成碗?未免也太奢侈了吧!马周也看见了这一只玉碗,咦了一声,惊讶的道:“这是玉碗?”他动作还挺快,跑到桌子前,拿起玉碗打量了起来。陈应上前一看,除了桌案上的一只玉碗,同样大小的白玉碗足足六只,颜色、色泽、甚至雕刻的纹理全部一模一样。如果在后世用机械加工,能打造出这样一模一样的玉碗,陈应并不奇怪,可是在完全手工的情况下,这更为难得。刚想把玩一会玉碗,陈应无意间抬头一看,又看见大堂正中央挂着两把白玉剑,大概三一尺三寸左右长,对于真正的宝剑来说,这个尺度太短了,但是要知道,这是和田白玉啊,整一块和田白玉打磨成的宝剑啊!以黄金为手柄,镶嵌着宝石的剑鞘,实在是让陈应感觉无语。以这个时代的打造手段,无论是玉碗也好,玉剑也罢,都没有后世的切割技术,只能人工一点一滴的打磨,特别是玉碗,碗心的容积,全部都是磨掉的废料,看着这六只碗里的容积,差不多拥有五六斤的份量,差不六七公斤和田白玉就这么浪费了。“真他娘的败家!”陈应看的眼睛都直了,急忙道:“帮我把那两把玉剑取下来。”“好。”郭洛爬上桌子,取下两把白玉剑,然后递了过来。马周统计缴获的时候,就把这六只和田白玉碗与两把白玉剑全部划掉。陈应立刻下令道:“让人把王宫搜索一遍,发现这种软玉全都拿过来给我看。”“是,我这就去让人搜索。”郭洛什么都没问,转身去喊亲卫搜查整个王宫。陈应站着没动,心里激动不已,最好多搜索金银财宝出来,越多越好,哪怕来个一吨两吨,再多陈应都不嫌弃!大概一刻钟后,陆陆续续有亲卫呈上了一些好东西。郭洛捧着一个小盒子从里面走了出来,他上前恭敬道:“主上,有好东西!”陈应兴奋的道:“搜到了什么东西?”郭洛忙把手里的小盒子递过来,笑道:“这是卑职在一个房间里发现的首饰盒,里面除了您说的软玉外,还有光珠和鸦青。”所谓的光珠就是红宝石,鸦青就是蓝宝石。陈应很少关注宝石,在后世,他可是买不起的。不过,他却知道,红宝石和蓝宝石自然资源在缅甸非常丰富,并且有一点,缅甸的红宝石和蓝宝石,要比其他地方贵一点。就拿蓝宝石来说,说到蓝宝石,人们第一反应是斯里兰卡,但实际上,同等颜色、成色、形状、克拉的蓝宝石,斯里兰卡的要比缅甸的便宜不少。红宝石就不用说了。陈应来了兴趣,伸手接过道:“我看看。”没有解释什么,打开首饰盒。里面出现了七八个金银制品,无一例外的是,这些金银制品上面都镶嵌着各种各样的宝石。率先入眼的是一只金戒指,至于重量高达一两左右的金子,直接被陈应忽视了。他拿起戒指,有些不确信地讶然道:“居然是玻璃种帝王绿戒面?”马周也不懂这些,疑惑的道:“这不是水晶吗?”“呵呵,这个解释起来比较麻烦,你有兴趣的话,回头我慢慢教教你。”陈应随口来了一句。戒面品质非常细腻,结晶颗粒致密,肉眼看能看到带有荧光,质地细腻纯净无暇,颜色纯正、明亮、浓郁、均匀,非常符合玻璃种帝王绿的特征。不过还不能确定,陈应继续观察着,戒面肉眼观察没有颗粒感更无脆性,一般说来,玻璃种翡翠的矿物结晶很细腻,粒度均匀一致,才会形成这样,而且戒面透明度高,玻璃光泽,给人的整体感觉就像玻璃一样清澈透明,玻璃种可以确定无疑了。剩下的只要分辨是不是帝王绿就可以。戒面色调浓郁珍稀高贵飘逸,仿佛色彩中的精华,它色泽浓绿怡人,在浓郁的绿色之中并无丝毫偏色,绿的正,绿的辣,绿色虽浓却仍不失娇艳,结结实实是帝王绿啊。陈应两世为人,还是头一次真正见到玻璃种帝王绿翡翠,不由兴奋了起来,忍不住把这枚金戒指往手指上一套,笑道:“嘿,还别说,正好!”就在这时,郭洛拿出一只金钗道:“这是一个好东西,可以拿给小娘子把玩!”郭洛所谓的小娘子,其实是陈应的女儿李若曦。“咦,鸽血红宝石?”陈应眼前一亮,刚才目光被玻璃种帝王绿戒面吸引了,都没注意到还有一块鸽血红宝石,他拿起头钗对准光线位置看了看。这块红宝石呈现水滴状,被镶嵌在头钗之上,初步判断,其颜色浓郁的宛如鸽子血一样,几乎不用判断,就能知道确实是鸽血红宝石。陈应此时简直欣喜若狂,仅仅一个王宫搜刮到的宝石与玉石,陈应出兵吐蕃的军费就赚回来了。吐蕃王宫里的各种宝石不仅数量多,而且各类极多,从软玉的和田白玉、碧玉、甚至墨玉,还有各种宝石。什么祖母绿,什么猫眼石,应有尽有。陈应内心里狂呼:“发财了,真发财了!”一般说来,红宝石或多或少要经过热处理和切割才能达到理想的状态,只是有烧的价值会比无烧的便宜不少,比如玩收藏的不少人都知道,无热处理的红宝石一克拉以上就可以收藏了,而经过热处理的红宝石,一般要在三克拉以上才会收藏价值比较高。很明显,眼前这枚头钗上的红宝石是无烧的,而且还有可能是天然形成的水滴状。鸽血红,天然水滴状,这颗红宝石价值连城,陈应有理由相信,这些首饰和宝石一旦运到长安,足以让长安乃至整个天下的贵妇们为之疯狂。马周突然道:”主上,你看这串鸦青项链怎么样?“”握、草“陈应膛目结舌的道:”居然是这么大串的蓝宝石?“这根项链上的蓝宝石,是最纯净的蓝色,并不是其他的绿色、黄色、灰色之类,并且蓝的璀璨,蓝的让人有一种惊心动魄的感觉。陈应深吸了一口气,惊讶的道:”我的天,这是传说中皇家蓝吗?“刚刚把首饰收拾起来,这时莫约十六七个笨重的大箱子,被唐军士兵吃力的抬进大殿内。陈应疑惑的道:“这是……”PS:非常感谢月皇台的万币打赏。本来准备加更,可是非常抱歉,最近有些忙,下周一要去横店,估计到时候更新有些困难。争取写点存稿,保证每天一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