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前赴后继、不惧生死,勇猛朝着秦军战阵杀上来。</p>
胡亥看着叛军士兵一个个倒下,心中感慨万端。</p>
战争没有对与错,只有胜与负。</p>
对战双方均是以战胜对方为目的。</p>
减小伤亡,获得最大胜利,是每一名将军追求的目标。</p>
嗖嗖嗖!</p>
弩箭撕裂空气的声音响彻云霄,伴随着的是一名名叛军士兵倒下,死在血泊中。</p>
很惨烈、很悲壮。</p>
胡亥心中有一丝丝不忍。</p>
都是炎黄子孙,为什么要如此相互厮杀呢?</p>
胡亥正视各诸侯反叛的原因。</p>
天下大统,取消分封制,中央集权,削弱了地方上的权利,加上重税,百姓苦不堪言。</p>
说白了,是各地原来诸侯不甘权利落空,想继续独裁地方,成为土皇帝。</p>
什么焚书坑儒?</p>
貌似秦始皇只是焚烧各国的历史,并未真的焚烧有用的各家学说,挂掉的几名儒生,不过是愤青罢了。</p>
焚烧书籍的不是秦始皇,是项羽。</p>
项羽大军进入咸阳,一把火烧毁阿房宫,把里面诸多百家典籍焚烧于尽。</p>
萧何是读书人,喜欢看书,悄悄把阿房宫中一些典籍偷运出来,传承得以延续。</p>
真正原因是各地诸侯子孙后代、地方大族心中不甘。</p>
秦帝国统一时间相对较短,没走上正轨。</p>
加上赵高弄权,胡亥昏庸,才给各地诸侯推翻秦帝国,造反创造了条件。</p>
天下大统是趋势,无人能阻挡。</p>
战斗非常激烈,叛军不惜伤亡,朝着城门前扑上来。</p>
刘邦看着一名名义军倒下,心中肉痛无比。</p>
不拿下青泥隘口这地方,无法进入咸阳,义军没有选择,明知冲上去是死。</p>
依然源源不断的跟进。</p>
“报告,张良带着护卫离开了。”</p>
一名亲卫道。</p>
刘邦微微一愣!</p>
这是要离开老子呀!</p>
既然不能为本公所用,必须斩杀,这个没什么好说的。</p>
在这方面,刘邦绝对是杀伐果断。</p>
“派一队亲卫跟上,在僻静地方下手。注意不要泄露天机,不能让人知道。”</p>
刘邦道。</p>
“遵命!”</p>
一名亲卫道。</p>
再说张良。</p>
贾诩离间计成功,令刘邦对张良非常失望,二人间隔阂、矛盾逐渐扩大。</p>
张良知道中计了,可是不愿意多解释。</p>
文人有文人的自傲。</p>
刘邦呢?</p>
看不出中计,加上张良不愿意解释,让二人误会加深。</p>
表面上,刘邦依然对张良恭敬有佳,可是,在处理事情上,有了亲疏。</p>
尽管刘邦掩盖得很好,问题是张良可是智圣,怎么会看不出来,否则也不叫智圣了。</p>
张良是这个时代最聪明的人之一。</p>
看到义军进攻,连续强攻二个多时辰,除了留下一具具尸体外,毫无一点收益。</p>
张良摇头苦笑。</p>
感慨万端呀!</p>
思考再三,觉得继续呆在刘邦军中,已经没有任何意义,还是回家种地去。</p>
心中有了决断,马上收拾东西,带着几名亲卫闪人离开。</p>
一个多时辰,张良带着书童、几名亲卫,走出数十里地,以为安全了。</p>
坐下来,准备休息一会。</p>
突然,后方杀出二十多人,手拿长枪、战刀,一下子把张良等人包围起来。</p>
惊讶万分!</p>
张良看到来人,心中明白了。</p>
刘邦的亲卫,以前时常见面,怎么会不认识。</p>
“张良先生,怎么不辞而别,这样不好吧!”</p>
一名刘邦亲卫调侃道。</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