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办鸿都门学并且招生的任务交到了散骑常侍余兴怀手中,作为严浩手下除了三府长官还有一干历史人才之外的得力助手,余兴怀之所以这次接到这个任务,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他是前朝光毓二十二年的科举状元,还是一个小有名气的诗人,让这样一个在文化界有巨大影响力的人出任这个职位再合适不过。而余兴怀接到任务以后,也没有辜负严浩的期望,风风火火地很快就把事情办了起来。关于地点的选择问题,余兴怀向严浩请示以后,把新建的鸿都门学放在了宫城的西苑。这个地点的选取也是相当有讲究的。原本的太学就设置在宫城的东苑,靠近天子脚下,可见传统封建教育系统所受到的重视。这次把鸿都门学设置在西苑,可以体现出其与太分庭抗礼的架势,而且西苑清幽雅静,流水荷花,也是个具有浓郁艺术气息的场所,正适合鸿都门学的办学特点。鸿都门学的办学地址选定以后,很快就建造好了基本的学校场所,设施也一应配置齐全,如今的问题就只剩下招收生源了,而这实际上是鸿都门学任务的难点之一。高门望族的士族子弟,哪有愿意进入鸿都门学,学习这些之前他们看起来难登大雅之堂的学科的,就算是寒门弟子,长期受到传统教育思想影响的他们也不太看得上这个新建的学校。更何况进入学校以后将来会有怎样的出路也是一个需要考虑的大问题。在太学就读的贡生,有很大几率能够在科举之中崭露头角,将来在仕途上也通常顺风顺水,而鸿都门学想要具备太学那样的吸引力,自然也需要解决学生的出路。就好像现代社会中大学排名不也把就业看做是一个重要的指标嘛。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严浩和余兴怀讨论以后先是确定在鸿都门学中设立几个朝廷供奉的教衔,拥有教衔的人不仅可以拥有官位品级,还可以享受优厚的朝廷福利待遇,让他们可以专心研究诗赋书画。除此之外,朝廷还在各地方成立“博物院”,鸿都门学的毕业生如果没有留在中央供职,也可以考虑进入地方的博物院,成为地方上学科的领军的人才。还可以带动相关文化产业的发展。正所谓学而优则仕,为了最大限度提高鸿都门学的办学吸引力,严浩还提出将学校中最优秀的人才直接选拔进入龙图阁,成为皇帝身边的重要幕僚及策划。这种待遇原本是太学独有的,如今鸿都门学也将享有这个特权!至于招生问题,余兴怀最后想了一个最土但可能也最有效的办法——贴告示!于是很快,全大魏大到州治所,小到县城,都贴上了鸿都门学的招生启事。招生启事面向大魏所有阶层,其中极尽所能宣扬了皇帝陛下对鸿都门学的重视,鸿都门学的优厚待遇和学子的光明前景。招生启事还是严浩亲自操刀执笔,每一份上面都加盖了皇帝的印玺。(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