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浩然眉头一扬,更加疑惑。
“总共是这三款,每一款还有诸多细则。”
李元亨略整思绪,接着说道:
“双方贸易的种类包括货币、劳务、货物、技术、信用、资本……”
李浩然一盏茶喝完,就笑不出来了。周易的议和条件并非夸夸其谈,从字面上看,每一条都旨在互惠互利,连他都觉得是好事。但他相信,这里面一定有坑,可他一下子就是看不出来,这让他很难堪。
半晌之后,他才发现李元亨读完了,于是问道:
“你以为呢?”
李元亨将奏折放到李浩然面前,一抱拳道:
“公子明鉴,周易此举未必存有善意,但我们需要腾出手来安抚人心。其中利弊,小的还看不出来。”
李浩然缓缓点头,一时也不好表态……
在周易的积极推动下,合约还是签署了。虽然议长云霞公主极力反对,但王国议会还是批准了合约。李浩然反复斟酌之后,同样在合约上盖上了自己的大印。
合约分三步执行,双方首先互派使者,监督对方执行裁军计划。然后各开放一个港口通商,最后才是全面开放。
李浩然只是想借议和收拾人心,根本不希望谷阳来自己的地盘投射影响,执意将通商口岸定在了通天河入海口处的血誓岛。
王国的商船早就等在海面上,血誓岛一开放,万吨巨轮便靠了过去,卸下不计其数的汽车、布匹和机械。而整整三年之后,李朝的第一船货物才抵达王国的川流城,船上装满了原石矿。
李浩然收拾好人心之后,本来不打算继续履行合约,王国首相周易的来访却让他不得不继续履行合约,因为周易带来了一个他无法拒绝的条件——允许十三家门派在王国境内招生办学。
十三家门派名义上属于李朝,李浩然能有今天,完全倚仗十三家门派的鼎力支持。于情于理,他都不能拒绝这个条件。而答应这个条件,意味着十三家门派以后会保持中立。
他这才意识到,这个新首相比以前那个王子强多了,一上来就戳中了他的软肋。虽然极不情愿,但和周易参观血誓岛后,他还是宣布全面开放口岸。
当年,李浩然就尝到了甜头。他收的是实物税,每年的收入折合白银在十亿两左右。但王国的大宗商品交易所开张后,他的收入就变成了十二亿两,足足涨了两成。加上裁军省下来的开支,多出的银子同样可以让他大干一场。
谷阳大学不过六万人规模,他则在云海城建了一所十万人规模的太学,开设礼、乐、射、御、书、数六科,同样面向整个大陆招生,学制六年,包吃包住。
只要考上太学,就是天子门生,不说前途无量,至少是光宗耀祖。加上各州的大学,各县的中学,各乡的小学,短短一个月内,省下的几亿两就花完了……
没有钱的李浩然就是拔了牙的老虎,云澜大陆终于迎来了可靠的和平。资本开始追逐利润,人们开始享受生活……
世道越来越太平,江湖却越来越不太平。王国有完善的法律,武者还不敢太出格。李朝那边则是大小武者势力盘根错节,血案频发。至于两国之间的云霞山脉,完全凭拳头说话。
李浩然越是花钱,越觉得钱不够花。他境内有数十亿子民,不说让所有儿童上学,就说在每个乡办一所小学,只教读书识字,花费就是个天文数字。
给农民加税有违仁政,给商人加税困难不小,于是,他看向了境内的矿山。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所有的矿脉都是他的王产。
王国那边的矿脉都是租给大老板开采,租期五年,租金按月支付,价高者得。必要时,对于出产的矿石还可以另外收税,只需要派个税务官去矿场外守着就行了。他觉得这个办法好,于是下诏出租自己地盘内的矿脉。
这一招果然好使,短短一年时间,他的收入就翻了一倍,达到了二十亿两之巨。但那增加的十亿两收入,也仅够在每个村建一所学堂,教小儿识字而已。他这才意识到,对面的王国推行全民教育花费了多大的代价。也终于知道周易为什么要和自己议和了,一样是穷的。
仅仅是启蒙还不够,李浩然的要求是每个人熟读四书五经,这样他才能聚集足够的功德气运。于是,他又看向了境内的灵脉。此时他境内有三十多条中品灵脉,下品灵脉近万。之前,这些灵脉全部属于大小诸侯,现在同样是他的王土。
对面王国的做法是将灵脉开发出来重新出租,租期一甲子,价高者得。这一招,无疑加剧了社会阶层的流动。
之前的灵脉完全由诸侯垄断,贵族子弟天资再差,泡在灵泉里修炼也能有所成就。平民子弟天资再好,没有资源也是白搭。在削弱贵族方面,他的立场和谷阳完全一致。将一切细则想清楚后,他再次颁布诏书,出租天下灵脉。
武者果然都是有钱人,短短一年之后,他的年收入又增加了十亿两,总算可以教所有人读懂“四书”了。
一时之间,李朝境内建满了学堂,所有学堂正中一律悬挂仁、义、礼三圣像,每天早晚三炷香,全体师生礼拜不辍。
喜欢深空武装请大家收藏:()深空武装更新速度最快。(记住全网小说更新最快的枣子读书:www.zhaozhi.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