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贯而入的人渐渐填满了教室,这些人大多数神色严肃,维持着一副镇定自若的面庞。不过明显还是能感觉到升阶考验的压力使每个人都很紧张。
三十人到齐之后,夺烛便走进了教室,将门关上,走上了讲台。
“此前更衣室编号为一到二十的人,将桌子拼起来,围坐在一起,二十一到二十三号过来到窗户旁边站着。”夺烛手指划了一下,游客们依言而动,很快便在教室中间拼出了一个大桌,二十个人成一圈坐下,另外三个人则站在教室的三个窗户边缘。
“二十四、二十五到前门门口,拿上讲台的讲义。二十六到二十九,后门角落里去,随便你们做什么。现在关上窗户,拉还窗帘,三十号到我这里的座位坐好。”夺烛继续安排剩下人的位置,几个窗帘一拉,屋子里顿时变得一片漆黑,但下一秒,夺烛头上的蜡烛就燃烧了起来,带着暗红色的火光为教室投下了阴森的颜色。
“所有人就位……那么我来宣布这次升阶考验的任务。首先,关于你们所有人的资料会在我离开之后发送到你们每个人的个人终端,你们有十五分钟的黑灯时间可以查看那些资料,这段时间也是进入场景前的安全期,当窗户再次打开的时候,就意味着你们的升阶考验正式开始。”
先给任务而不是资料?陆凝和宁夜衣对视了一眼,一起聚精会神力求不错过夺烛说的每一个字。
“本次升阶考验的任务为四项主线和五项可选,诸位可酌情完成,按照升阶考验规则,只要总得分超过七千即可提升至三阶,所以谨慎抉择。”夺烛取出一个卷轴,展开,开始宣读。
【升阶考验,错位魔方的任务:
一、在航电大学的校园中找到十名同伴。
二、帮助至少三名同伴逃离死亡。
三、至少前往b3实验楼304研究室,c1宿舍楼107宿舍,a1教学楼四层的阶梯教室三者其中一处进行调查。
四、逃离航电大学。
五、(可选)解析航电大学内发生事情的真相。
六、(可选)在黎明到来之前逃离航电大学。
七、(可选)破坏枢纽装置。
八、(可选)完全解决此次校内发生的事件。
九、(可选)带领六名非游客逃离航电大学。】
夺烛说完,将卷轴一收,也不管屋子里神情各异的游客们,转身走向了门口。
“没了?”有人问道。
夺烛根本不理睬他,直接走向了前门,那扇门没有产生任何阻碍作用,那团火穿门而出,整个教室重归黑暗。
随即,便是一阵整齐的信息铃声和震动声。
陆凝和宁夜衣各自取出了手机,打开乌鸦app开始查看收到的信息内容。
此时,教室里的各处都亮起了手机的光,但陆凝余光注意到,除了被光照亮的人脸以外,教室里剩下的一切都只有黑乎乎的影子,似乎将光完全吸收了一般。
这就是……黑灯时间?
但此刻最要紧的还是自己的资料。
【陆凝,粟原航空电子大学大二年级,应用物理专业学生。你在学校的新闻社担任记者工作,负责有关校园内娱乐活动新闻的报道工作。
期中考试结束后,便是学校的五十周年校庆,这次校方准备将活动办成有史以来最大规模,而作为新闻社,你们现在主要的任务就是去别的社团负责活动前期准备工作的访谈和实时追踪报道。
而你因为个人的兴趣爱好,提出希望做一份历史回顾性质的报道,社团成员对于这个提议也很有兴趣,于是很多人也加入了这次调查,你们打算以每五年为一个节点来进行整理。
而在这个过程中,你发觉了一些奇怪的问题。
在这个学校中,毕业的人数比起新生数量会少大约六十人左右,对于航电这样的大学来说,这其实不怎么起眼,因为每年的应届生也会超过七百人。
可航电大学很少有退学,根据从学校方面取得的资料来看,对大部分学生,航电大学会尽量通过调剂专业等方式让其能够顺利毕业,这也是这所大学作为综合性学府的底气。问题在于,哪怕算上疾病和意外死亡,每一届学生无法顺利毕业的比率也不应该超过百分之二。
你向社团的人提出了这个问题,社长很快就聚集了社团里其余的一些别的方面的采访社员,你们在讨论中发现,并不是只有你发现了这个问题,也不是只有这么一件令人奇怪的事情。
当你们正在纷纷猜测到底是怎么回事的时候,窗外也渐渐到了天黑的时候。】
咔。
窗户的地方传来了一声轻响,随即三扇窗闭合的遮光帘猛地拉开,血色的残阳从窗外照耀进来,但也即将沉入地下。室内多了很多东西,类似新闻剪报、杂志、剪贴板之类的,还有些摄像机和笔记本电脑堆在桌上,之前还空荡荡的教室已经被各种新闻需要用的东西所填满了。
三十名游客都是二阶中的佼佼者,一看到这个情景就知道黑灯时间已经过去,很多人便开始起身检查这个教室里的所有角落。
宁夜衣在最近的座位坐下,拉过自己面前的电脑,点开屏保,试了试电脑配置,速度确实不错,只不过这里似乎没有网络,只能进行一些单机的处理。电脑的硬盘里存储了大量的图片和演示文稿,宁夜衣双手搭在键盘上以一种令人目不暇接的速度开始浏览每个文件夹里面的内容。
陆凝则站起身走到教室前方,将那里竖着的几个档案柜打开,柜子里面堆放着许多旧报纸,类似都市日报、市民体育报之类的各种都有,不过最齐全的还是校报,单独在一个柜子里按照年份排列得整整齐齐。
她抽出几份开始翻看,此时几个人围拢到了窗户旁边,而晏融则是从自己的书包里翻了翻,拿出了一张校园指示图。
“这大学还真不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