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5章.朱和坚出京.(1 / 2)

摄政大明 虫豸 965 字 6个月前

……

……

庙堂之中,清流有不少,但君子并不多。

许多人会把“清流”与“君子”二者搞混,但实际上则是截然不同,清流之中确实有少数君子,但并不是所有清流都是君子,也并不是所有君子都是清流。

正所谓“君子群而不党”,但那些清流官员又有几人没有结党?

仅是这一点,就能看出清流与君子的性质不同。

而且,清流与贪官在本质上并没有多少区别,皆是追求名利二字,只不过清流们更在意“名”、贪官们更在乎“利”罢了。

而真正的君子,则是只看重“道义”与“公理”!

与此同时,君子们总是受到太多条条框框的约束,也经常会遇到不择手段的小人打压,所以他们的庙堂地位普遍不高。

毕竟,官场就是一个充满算计、利益大于道德的地方,并不适合君子生存。

但君子们的作用依然不可忽视,他们就是官场的良心、底线、以及公信力,可谓是不可或缺。

对于这些君子,朱和坚、赵俊臣、德庆皇帝所使用的驾驭手段各有不同。

朱和坚乃是“投其所好”,就是把自己也扮作君子们的同类,降低君子们的心中戒备、争取君子们的认同与支持;

赵俊臣则是“利益结合”,也就是把君子们的志向融合到自己的某项计划之中,让君子们心甘情愿的为自己的计划出一份力;

而德庆皇帝,却是“道德绑架”,也就是利用君子们最在乎的“道义”二字,胁迫君子们为自己做事。

这三种手段之中,看似是赵俊臣的手段最为高明,但从实际效果而言,却是德庆皇帝的手段最为有效,而且也不必付出任何代价。

德庆皇帝此时所提到的张伯道,乃是刑部尚书张伯崇的亲弟,但他并非是“周党”一员,一向是态度中立、不偏不倚。

与杨洵一样,张伯道也是一位大儒、也是一位君子,目前也同样是辞官致仕、赋闲在家。

而且,张伯道的辞官缘由,还要更加“令人敬佩”。

在七八年前,张伯道担任浙江提督学道期间,浙江境内发生了一件“弑父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