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时光似水韶华渐逝 ”查找最新章节!
晚上看完《被侮辱与被损害的人》,结尾有些悲伤,内莉的死甚至让我掉下了眼泪,有些虐心。其实,不是结尾有些悲伤,而是整个作品被一种悲怆无奈的气氛所笼罩。一开始,我认为史密斯、史密斯的女儿、伊赫梅涅夫、娜塔莎、内莉是被侮辱与被损害的人,后来发现,公爵的儿子阿廖沙没有办法违背父亲的意愿,富家女卡佳貌似是进步青年,但估计也没有什么好的办法对付公爵及伯爵夫人的压榨与盘剥,他们二人同样是被侮辱与被损害的人,及至最后,我发现,反派人物公爵、伯爵夫人,他们有社会地位,有金钱有势力,似乎可以任意凌辱他人,为所欲为,可是,同样也是被欲望与命运侮辱与损害的人。不知道陀思妥耶夫斯基是否读过老子的文章,他的这本书,我觉得特别能体现“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的观点,老天爷平等的看待万物,不会对谁特别好也不会对谁特别坏,如此而已。“天地不仁,万化蠢蠢。若谓非缘,竹何从笋。发兮发兮,黑白是准。”道理是这么个道理,可是,好人没好报,恶人无恶报,内心感觉极其不爽!本书的翻译者臧仲伦先生在《惨痛热烈的心声》中谈到作品的“思想方面”,总结了五条,非常到位,誊抄如下,“一,宣扬爱,基督式的爱;二,宣扬基督的宽恕精神;三,宣扬基督的受苦受难精神;四,研究人的非理性和无意识;五,陀思妥耶夫斯基与尼采,尼采是一个反理性主义的唯意志论者。他提出‘权力意志’是宇宙万物的本质,也是人和人生的本质。他认为,人的本质就是渴望统治,渴望权力,扩张自我。……权力意志论揭示了娜塔莎和阿廖沙,阿廖沙和卡佳相爱的秘密。……女人以爱的形式表现出来的‘权力意志’,而阿廖沙的爱则表现为一种负面的‘权力意志’,他渴望被人统治。”前四条好理解,第五条需要解释一下尼采与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思想链条,所以多抄了一些。托氏没看过尼采的书,尼采读了托氏的许多作品,并且用自己的哲理揭示了“陀思妥耶夫斯基作品中的许多秘密”。嘿,以后要抽出点时间读一读尼采的著作了。(记住全网小说更新最快的枣子读书:www.zhaozhi.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