飓风撞上蛟牙屿的时候,边缘稍稍扫到了一点余杭,倒是为余杭如火如荼的两国学子的斗法,还有备受期待的刘湘沅剧团的大戏上演稍稍降了点温。由于七海商社的会议似乎比预料的长,而受到飓风的影响,似乎那些人要回到余杭的时间又要迁延,终于剧团还是在叶韬不在的情况下,在谈玮莳的懊恼和不满中开始了首演。
抵达余杭之后,刘湘沅为了剧目能够上演着实费了不少心思。那用大宴会厅改建的剧院舞台实在是太小了点姑且不说,剧场的声响效果比起丹阳的那个从设计伊始就考虑到声学效果的弈战楼讲解大厅差了好多,更别提正在建设的丹阳大剧院了。在这些日子里,重新调整了临时剧院里的座位安排来让更多人能够享受更好的演出效果,调整原来的演出方案来配合显得有些狭小的舞台……好在刘湘沅在这方面说得上是经验丰富,工作热情也十分高,还有几乎取之不绝的资金和人力可以调配,倒也顺利完成了。
怀着对这种和原来各地的地方戏曲完全不同的表演形式的好奇和憧憬,或许也是因为莲妃常菱如此执着地要带这剧团来春南,那么热切隆重地向春南不少达官贵人提起这种表演形式起到的作用,在刘湘沅看来因为舞台和剧场不合格而显得很是寒酸的演出,却取得了相当轰动的效果。
在余杭演出的,是刘湘沅的这个剧团已经在丹阳演得烂熟的诗剧《梁山伯与祝英台》以及很受常菱追捧的宫廷斗争戏《王乎复雠记》……这两个都是脱胎于萨士比亚名剧的剧本虽然在这个时空经过了大幅度的修改,但仍然难以掩盖住那故事和剧本本身的光辉。
可是,在经过了盛大而成功的演出之后,却又冒出了另一种论调,有人以颇为惋惜的语调说东平的士子们的确是很有才华的,只不过这些才华总是被一些无谓的东西消磨掉了。那些所谓格物、财会之类的知识如此,那些钻研历史本身的方法论如此,连着这些俨然已经成为东平主流文化之一的剧场演出也是如此。或许是由于天气并不好,这样的论调并没有传开。而原本一直坚定捍衞东平立化立场的谈玮莳却显得有些无奈,也有些无谓。她已经很明白东平和春南的文化氛围,和对于什么是有用什么是没用的标准是完个不同的。对于那种牛头马嘴式的抗辩,她彻底没有兴趣。
想要去剧场看戏的人很多,其中固然有不少人是为了接近那些被莲妃常菱邀请的达官贵人,但更多的则是图个新鲜。这次的演出由于是全程由春南王室,尤其是常菱的母亲一方——夏家全程赞助,也成为了刘湘沅的剧团少有的非商业演出,居然所有的观众都是邀请的。最后,还是谈玮莳和戴秋妍去要求了之后,才终于加演了两场,对公众开放。而实际上,气氛最为热烈的就是这两场加出来的演出了。
不过,叶韬不在,不管是谈玮莳还是戴秋妍,总觉得有些无聊。
在第二场加演之后,当谈玮莳和戴秋妍回到使团驻地的时候,忽然发现人来人往很是热闹。一问之后才知道,叶韬他们回来了。然而,驻地的气氛却有些凝重。
当知道了事情的经过之后,谈玮莳和戴秋妍都有些后怕。在短短一个月里,叶韬主动或者被动地卷入的事情实在是好多,而且这一次叶韬可是实实在在厮杀过了,那刀光剑影的场面,是戴秋妍和谈玮莳无法想象,也不愿意去想象的。
叶韬比七海商社的其他成员们略早一些回到了余杭。一方面是因为原来会议也算是基本开完了,虽然苦战之后善后的事情很多,但却不用再耽误叶韬的时间,那正在进行肃清作战的小岛上,也商量不了什么事情。而另一个方面,则是叶韬要回到余杭,来做一些只有他能做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