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其是法宝成型之后,是要受‘天地洗练。’
也类似于一位修士成就筑基时,天地灵气灌入自身气海。
同理,法宝成后也会这般,且天地灵气的浓郁之下,亦是远超于几十年前的法宝。
曾经珍惜的法宝放在此世,如云鹤道友的开灵石、玄道友的金舟,充其量也就是‘上品法器。’
而如今的炼器一道,也是重新划分了更为细致的灵物境界。
这个还是宁郃特意和众人商量过的。
其先,最低级的是普通刀剑,这个就是‘铁器’。
哪怕是凡尘中数一数二的名刀名剑,只要是凡尘之物所炼制,没有灵气加持,那依旧是铁器。
可能称呼上有些不同,为中品铁器、上品铁器。
上、中、下三品,也是如今的品级细致划分。
之后‘大境界’上,上品铁器之上,就是附法的物件。
细分,依旧是上中下品。
再之后,就是法器。
法器之上,是为法宝。
且如今的法宝威力更大。
其中主杀伐的法宝,更是有覆海镇山之能!
虽然比不得天地神通的移山倒海,也比不得神官的天地法令,但也是属于修士的‘小法令’了。
且曾经还有一位修士形象的说过,‘当有一位化神修士拥有一件符合自身的法宝,且是自己亲手炼制,其内更是含有自身心血,那么当他驱使这件法宝的时候,自身的道行与法力是可以多算五成左右。’
这虽然比不得‘天地小神通’的同境界无敌,也比不得神官的越级镇压,可也是相对而言的第三强了。
而这样符合自身,又有自身心血的法宝,在修行界内也有个符合的名字,为‘本命法宝’。
本命法宝,是高于普通法宝。
比如两个境界、法力、心境、等等全部都一样的修士斗法。
持有下品本命的修士,兴许就能抗衡上品法宝,甚至是压着上品。
同样,法宝依旧是分化为上中下三品。
之后,就是灵宝。
只不过这个灵宝一说,在修行界内就有些虚无缥缈了。
很多修士也只是听说,听传说之中,基本只有诸位界主能炼制。
因为灵宝好似是关系到了某种道韵,是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无上之道。
可实际上宁郃却知道这不是什么道韵,而是法宝生灵了,所以就称之为灵宝了。
只是五洲录如今没有分发天界,使得一些修行界的常识知识,在很多新修士的来回传言之中,渐渐就不一样了。
但这也是诸位容法之主不出门,再加上如今没有灵宝现世。
所以久而久之,这就越传越离谱,甚是还扯上了什么无上大道。
而灵宝也不是很强大,所以才排在法宝之上。
总归说来,还是常识的一些断层与未知,才使得灵宝如今是排在法宝之上。
实际上,两者是不相伯仲的。
就算是非要说个有区别,那就是灵宝生灵了,甚至渐渐的还能修成人身,将承载自己‘灵’的法宝身躯,炼化为自身躯体,仅此而已。
也算是出生就带了一件法宝,且自身能完全调动这件法宝的威能。
而这件事要是告诉天下修士,那天下修士估计会暗呼此生灵‘得天独厚’,出生就是堪比最少元婴期的实力。
更惊叹这才是真正的‘本命法宝’,因为它本身就是法宝所化。
这样的事,真算是稀奇了。
可是宁郃很久很久以前就炼制了四纪。
四纪就是灵宝,只不过是宁郃所点的灵宝,继而道统不同,法也不同,且更神妙于所有灵宝。
这样的宝物,或者说是宁郃所炼的奇物。
在诸位界主想来,那已经不是灵宝,而是‘仙宝’,甚至是云鹤等人定义的‘大道灵宝。’
大道,是高于仙宝。
大道再往上,还有,且这样的宝物于如今也只有一件在外,甚至许多普通修士还见过。
那就是生于混沌的仙树。
仙树就是‘混沌大道至宝’,且目前的品级是要高于四纪。
只不过它是天生天养。
而也在宁郃一边回忆着这些,一边望着珍宝宗主等人领悟‘炼器决’的时候。
与云鹤等人传音聊天的玄门主闲来无事,又当知晓这个后世皆为新法的时候,却是元神出窍,准备去布置一些缘法。
云鹤等人见到玄门主分出一缕元神时,也没多问。
宁郃是压根就没有去看。
其余人是恍然未知,根本就不曾发现恒宗主的一缕元神离体,又刹那间神游了万里。
且也在这般急行之中。
又为容法之主之一,玄门主如今在天地之中,倒是未曾受到元神不能离体太远的限制。
哪怕是此刻千息间离开了千万里之遥,元神有些法力衰竭,有些消散的迹象。
五洲天地也会为他补充法力,一直修补着他的这一缕神魂。
这就是天地加持。
也是容法之主与所有修士的不同。
同样,五洲之界是众天之界,是像包容无尽天地一样,包容所有天地界主的。
也是这般。
玄门主是放开法力再跑,不多时又行了将近千万里之遥,又回到了东州的飞升之地。
到了这里,他就用界主之法传音,准备让一位弟子从下界回来。
而玄门主所通知的这位弟子,也正是曾经连续和赵族长交谈,并且接引赵族长全族飞升的年轻弟子。
只不过他如今已经不再是小师弟,而是元婴圆满,更是玄门主的真传弟子。
只是这个真传,也与放养无异。
只有玄门主偶尔哪天闲来,想起他的时候,才会向着这位弟子传一下术法,或者一些感悟心得。
同样,这次的新修士一法,亦是属于大事,还是真正的天地变化之重事。
因为这是法主第一次亲口所言,言‘新修士一法大善、可传天下’。
那不管如何,也无论玄门主平时再怎么不管自己的大界。
可是这法,是要传下去的,传到林界去的。
至于林界的修士是依旧修原先的旧法,亦或是新法,那就随他们的心意了。
但又在玄门主观来,他却觉得自己的这方‘充满人情世故的修行林界’,好像还真的适合新修法。
虽然新修士也不会这般过于世俗的人情世故,但相同的是都不用修心。
这一点,倒是符合林界的修行风气。
尤其玄门主也听过林界内的一些称呼,觉得挺有意思的。
什么筑基老祖,百年世家,千年为后辈无忧,是尽显现实之故事,尽显真实之利益。
玄门主觉得他们好像更为适合凡尘之修。
同样,这一世的修士虽然渐渐都为新修士,甚至下一世也皆为新修士纵横。
但玄门主倒也想从新修之中,再试着起一支‘修仙修得是人情世故,修得是真实利益’的世俗之新修。
甚至玄门主都想好名字了,就唤这一支为‘修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