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诚!”孙百里重复着这个可以说如雷贯耳的名字,内心受到极大的震动。陈诚是浙江青田人,与蒋介石是同乡。自一九二四年加入黄埔军校以后,一直追随在蒋介石的鞍前马后,忠心耿耿。先后参加过北伐、蒋桂战争和中原大战,为蒋介石立下汗马功劳,因其治军严格,曾多次担任庐山训练团副团长,而团长则由蒋介石亲自担任,其对陈诚的信任可见一斑!蒋介石把自己的心腹派过来,可见其对福建问题的重视,同时孙百里也隐隐感觉到,中央军可能正在计划对红军发起又一轮攻势,所以必须避免两面作战。
锺武一声:“报告!”把孙百里从沉思中惊醒,他连忙抬起头,发现独立旅的几个主要指挥官已经赶到掩蔽部。
锺武毫不客气地问道:“旅长,你到底搞什么名堂?我的部队已经子弹上膛,大刀出鞘,正等着大干一场,怎么忽然又不打了?这到底是为什么?”
孙百里示意他先别着急,然后让几个人都坐下,说道:“今天晚上,南京政府派出的谈判代表刚刚到这裏,希望和我们十九路军停战!”
听到这个消息以后,几个人反应各异:叶文龙已经听到一点风声,所以显得波澜不惊;李从文脸上露出明显的欣喜之色;陈子坚是满脸的怀疑;谢长风则是一副无所谓的态度;锺武则是兴高采烈地说:“哈哈!中央军被打痛了,怕三十四师也被我们干掉,只好过来谈判了!这下我们可以漫天要价了,要是不狠狠宰他们一刀,怎么对得起那些战死的弟兄们?”
陈子坚说:“恐怕没有这么简单吧!咱们虽然消灭了八十八师和三十三师,但是对中央军来说远没有达到伤筋动骨的地步,没理由会怕我们!”
孙百里为了打消众人的疑虑,就把昨天晚上的事情一五一十地说了出来,同时也详细说明了项天和克劳茨与自己的关系,以及德国顾问团在这件事情上的态度。说明情况之后,他说:“这件事关系到我们十九路的前途和命运,百里不敢擅自作主,希望能听听大家的看法。独立旅作为仅存的三支主力部队之一,我想应该有一致的立场,所以连夜把你们找来商量,等有了决议之后再和廖启荣他们谈。”
锺武恍若大悟地说:“没想到,旅长有这么硬的后台,你要是加入中央军,至少也能弄个军长当当!”
李从文对锺武说:“你别在这裏胡扯,说点正经事吧!”然后又说道:“蒋介石既然连陈诚都派出来了,应该是确实想和我们谈判,但是政府的条件是什么?”
孙百里说:“陈诚提出的条件非常简单:通电全国,表示拥护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立即恢复十九路的番号和编制,我军可以继续留驻福建,同时任命我为绥靖主任,负责福建的军政事务。”然后又说道:“但是我细想之后,觉得问题远没有这么简单:陈诚虽然是蒋介石的亲信,但是以他军人的身份和作风,肯定不会考虑到政务上的细节问题。但是我们十九路军作为非嫡系的部队,要依靠驻防地提供经济保障,所以实际是军政一体的组织,必须考虑这些问题。”
锺武说:“那有什么关系?都摆出来谈就得了!谈不拢再接着打就是了。”
李从文也说:“锺武的说法很有道理,如果我们拒绝谈判,传出去对弟兄们会有很大的影响,尤其是非粤籍的,会认为我们和陈铭枢等人一样,不是真正地爱惜部下的生命。”
孙百里看两人已经表明态度,支持谈判,就对谢长风和陈子坚问道:“你们俩的意见呢?”
谢长风连忙点头表示同意,陈子坚却问道:“如果南京只是为了拖延时间,好让包围圈里的三十四师逃跑,然后再翻脸,我们怎么办?”
孙百里笑着说:“这样我正求之不得!在敌人舰炮的威胁下,即使我们全歼了三十四师,自己也肯定损失惨重,对下一步的作战极为不利。而如果把敌人留在这裏,又如芒在背,使我军进退两难。他们能自己撤走不是更好吗?”
陈子坚听后也表示同意,孙百里却为难地说:“可是你们都忽略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政府任命我为绥靖主任,把蔡军长置于何地呀?我和军长既是世交,又得到他的多方照顾,还委以重任,怎么能接受这个职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