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福州印象(1 / 2)

十九路军战记 尼莫 1586 字 4个月前

肃清地方之后,孙百里立刻写了封长信,把目前赣南地区的形势和自己的计划详详细细地写下来,派专人送回福州,让杜周南做出相应的安排。

杜周南先是收到将近两百吨的钨砂,随后又接到孙百里的来信,权衡之后,也认为占据赣南是值得的,十分爽快地同意了扩军计划。在选派大批干部前往的同时,他让工程公司把修建福州至清流之间公路的近万工人,等公路完工后即刻派往赣南。

浩浩荡荡的工程队伍开到赣南后,孙百里把队伍分成几个部分,第一部分负责修筑从连城至长汀的公路,把福建和原苏区的公路网联结起来;第二部分负责构筑防御工事,好在中央军在第五次围剿中采取的是堡垒主义的战法,在比较重要的城市和交通线上建满密密麻麻的碉堡、壕沟,大部分都还完好无缺,只要稍加修缮仍然能够使用。第三部分负责把红军遗弃的几个钨砂矿运转起来,用钨砂矿产生的效益维持十九路军在赣南的开销。第四部分负责在中央军制造的几个比较大的无人区建立政府农场,建成后转交给这裏的驻军。孙百里看到赤衞队员帮助农民收割庄稼的情景后,开始改变过去的观念:认为军人的职责就是训练、战斗,由于中国的国情不同,在军费负担较重的时候,军队也需要适当地参与地方的经济建设。

这时候,已经是十一月的下旬,向西转移的红军主力部队分四个纵队,从兴安、全州之间强渡湘江,前出至湘桂边境的西延地区。二十七日,红军一部突破第四道封锁线,渡过湘江。尾随而来的中央军南北对进,向红军发动全面进攻。红军在湘江两岸经过浴血奋战,于十二月一日渡过湘江,但是兵力却由出发时的八万多人锐减为三万多人。湘江之战后,蒋介石重新调整部署,向黔阳、洪江地区集中兵力,企图围歼红军于北出湘西的路上。

在离开江西,追击红军的这段时间里,留守苏区的中央军和地方势力虽然不断向蒋介石报告十九路军的种种异常动作,但是却都被他束之高阁,因为他已经被红军搞得焦头烂额,根本没有精力来管十九路军的事情。何况,在蒋介石的心目中,十九路军和其他地方实力派都是一样的,无非是想乘机扩大地盘而已,而赣南的几个县已经被战争破坏的不成样子,他孙百里愿意拿去就拿去得了!现在的当务之急是消灭红军,再乘机把自己的统治延伸到云贵川等省份,至于十九路军这样的小泥鳅,等自己解决了红军之后再收拾也不晚。

就这样,十九路军在无人干涉的情况下,把赣南地区控制在自己的手里!孙百里等钨砂矿投产后,率领军部的警衞部队和赤衞队一起,护送着刚刚开采出来的十几吨钨砂,先期返回福建,其他部队则留在赣南,积极组织防御。孙百里的计划是,在赣南的形势完全稳定下来以前,以十九路军的主力驻扎在这裏,威慑各方。等地方政权完全建立起来,当地的民众接受十九路军以后,在把主力撤回福建,留下两个师的兵力就可以了。

部队到达清流后,孙百里把钨砂部队暂时安排在距离县城十余公里的一个偏僻的小山村里,等军工厂生产出武器后再全部更换装备,同时把军服也换成十九路军的制服,现在这种形式各异的服装很容易被人误认成土匪。

离开清流之前,孙百里极力邀请杨英杰鲁大虎到福州看看,鲁大虎说自己要指挥部队的训练,坚辞不肯,杨英杰想借机了解福建的发展情况,验证孙百里所极力坚持的中间道路的成果,爽快地答应下来。

一行人抵达福州的时候,已经是第二天的下午。为了让杨英杰切实地感受到福州的变化,孙百里命令车队在城门口停下,自己和杨英杰下车步行进入市区。虽然已经在这裏住了将近半年的时间,但是由于事务繁多,孙百里自己都没有仔细观察过这个城市,现在刚好可以利用这个机会好好体察一下民情。

下车前,孙百里特意换下军装,穿上整齐的中山装,和长衫马褂的杨英杰并肩走在前面,十几名便衣衞士远远地跟在后面。

络绎不绝的人流不断地从四面八方汇集过来,然后从城门穿过,进入福州城。一入城门,面前立刻出现一条宽阔笔直的大街,街道两边鳞次栉比地布满大大小小的店铺,各种各样的货物应有尽有,而那些小本经营的小商小贩肩挑手提,沿街叫卖。不同打扮,不同年龄的人们在这裏汇集成人的海洋,不停地翻滚着。

孙百里和杨英杰随着熙熙攘攘的人流缓缓向前移动,不时地打量着周围的一切。孙百里发现自己虽然离开不过短短两个多月的时间,福州城已经变得完全陌生了!真不知道杜周南用什么办法做到的。

从进城后,杨英杰的表情就不停地变幻着,先是满脸的不相信,接着又感到异常的惊讶。他不时停下来和路边的小贩攀谈,询问各种商品的价格,和原来苏区的价格作对比,最后不得不承认,福州城里不但物资丰富,就是价格也比苏区的便宜许多。他疑惑不解地问道:“既然你们的财政这么紧张,怎么经济反倒如此繁荣呢?”

孙百里笑着解释道:“政府的财政是紧张,但是和民间的关系并不大呀,我们的政策是藏富于民,尽量不从普通民众手里拿钱。据我所知,这裏的这么多店铺,需要缴纳税款的不到百分之十,而我们的关税税率又低的惊人,所以才吸引了这么多商人过来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