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百里提议道:“我建议采取坚壁清野的办法,把防线前沿20公里以内的居民全部撤走,制造无人区,让日军不能就近得到粮食的补给,也没有向导给他们带路,增加其作战难度和后勤的压力。”
李从文说道:“可是这样对老百姓的伤害太大了,所谓故土难离,生活了几代人的故乡,哪里是说走就走的。”
锺武反问道:“不撤退的话就要在日本人的统治下当亡国奴,岂不是伤害更大?我赞成这么做!”
孙百里说道:“这裏的人烟不是特别稠密,需要转移的老百姓不是特别多,可以先安置在锡澄线,再派部队护送到福建去,不愿意去的就给些钱,让他们转移到大后方去。有些特别偏僻的地方,没有任何军事价值,就不用迁了,日军未必会过去。”
李从文说道:“这样也好,如果他们不愿意离开自己的家乡,等打完这一仗还可以回来,有了钱就好办了。”
会议之后,向文彬和高山峻带领匆忙编成的部队转进锡澄线,其中大约有4000多人要求加入十九路军。刘谦按照孙百里的命令,把这批人单独编成一个补充团,由于武器不足,暂时只有三分之一的人领到了半自动步枪,其他人都是用缴获的日军武器,不过,已经比他们原来部队的要好了。
十九路军派出两个团的兵力,把防线前沿20公里范围内的居民全部迁走,虽然是为了保衞国家,但是当老百姓扶老携幼,背着巨大的包袱,带着成群的家禽牲畜,哭哭啼啼地穿过阵地的时候,还是让官兵们感到羞愧难当!如果自己能够打败侵略者,还需要这些养育军队的人背井离乡吗?尤其是很多风烛残年的老人,宁死也不愿意离开,在他们看来,死在自己家里是一种幸福,鬼子虽然可怕,又能够把将死之人怎么样呢?
老百姓转移之后,十九路军的工兵部队开始沿着公里前进,一直到距离日军阵地几公里的地方才停下,然后调头往回走,把沿途经过的桥梁全部炸断,路标全部拆除。同时,军部直属的特务营分成几个小队,在公路沿线活动,时刻准备伏击小股日军。
11月25日,谢长风率领的补充师抵达锡澄线,为主力部队带来了急需的武器装备,十九路军完成了最后的部署。
11月27日,日军的前哨部队和十九路军的侦察部队遭遇,发生小规模的战斗,拉开了南京保衞战外围战斗的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