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四章 河源问计(上)(2 / 2)

十九路军战记 尼莫 1617 字 2个月前

介绍完余汉谋的随员之后,锺武、白月海和斯兹皮尔曼也走了过来,于是孙百里也把他们向对方逐一介绍一番,金发碧眼的斯兹皮尔曼自然吸引了最多的目光。

用过午饭之后,孙百里把余汉谋单独留了下来,开门见山地说道:“余老,百里虽然不是广东人,但是十九路军却是广东的子弟兵,军中的高级军官也大半来自广东,所以对广东有些特殊的感情!此次大本营任命我为第四战区的司令长官,就是因为我军和广东之间的渊源,希望两军能够通力合作光复广东,还希望你老能够大力支持!”

余汉谋急忙说道:“我和蔡廷锴、蒋鼎光都是旧识,十九路军又是家乡子弟,哪有不全力支持的道理?更何况,光复了广东也是替我洗刷耻辱呀!”说罢无奈地叹了口气。

孙百里见他已经表明了态度,就直截了当地问道:“余老,自从抗战爆发以来,包括十九路军在内的粤军在战场上都有不俗的表现,就是从贵军中抽调到武汉的两个军也都战力惊人,可是为什么在第21军面前一触即溃呢?”他怕这个问题过于刺|激余汉谋,就解释道:“我是想掌握部队的基本情况,并不是要追究责任的,再说,委员长本人已经承认自抗战开始以来的重大失误都是他和统帅部的责任,和下面的人无关的!”

余汉谋慢慢抬起头,脸上的皱纹痛苦地扭在一起:“委员长这么做是出于对部下的爱护,是领袖的胸襟使然。但是广州失守,余某的确是难辞其咎!”

孙百里见他仍然是大包大揽的态度,显然是怕影响部下在自己心目中的形象,于是就采用避实击虚的粗略,直接询问具体的战役过程:“余老,我在广州失守以后专门研究过国军的部署,个人认为没有任何不妥之处,另外,虽然大本营一再从广东调兵北上,但是在日军登陆前夕,驻扎在粤中的部队也有将近五万人,不存在兵力不足的问题,应该是前线的部队没有尽力吧?”

余汉谋苦笑着说道:“望风而逃的第151师师长莫希德已经被押解到重庆了,如果不是他的部队一触即溃,形势怎么可能糜烂至此呢!不过,归根结底还是我领导无方造成的!”

余汉谋不愧是忠厚长者,丝毫不愿意让自己的部下来承担责任。

孙百里继续问道:“余老,同样是你的部队,北上的第64军和留粤的第151师怎么会相差这么大呢?”

余汉谋见隐瞒不住,只好和盘托出:“第151师驻扎在惠州的大亚湾地区,毗邻香港,军官们就利用这个机会大作走私生意,各级干部往往私自到香港享受纸醉金迷的生活。日军登陆时身为前线指挥官的莫希德本人就不在军中,使各级指挥官全无斗志,所以才会一触即溃。”

孙百里问道:“这些情况你是早就知道,还是事后调查的结果?”

余汉谋回答道:“其实粤军在陈济棠时代就已经军风腐化,军官们都备有三套衣服,在营穿军衣,晚上出来玩穿绸衫,白天在市里穿洋服。由于生活环境较其它国军部队的军官们显得安逸而优裕,再加上长时间的和平局面,使这些高级军官远离了战争,开始讲究生活而不是提高自身的战术修养。我接掌粤军以后,为了稳定军心没有用严峻手腕整饬军纪,本来以为他们会适可而止,没想到他们反而变本加厉!”

有一点余汉谋没有好意思说出来:他的嫡系粤军第一军的两个师长期驻扎在闽粤赣边区,在粤军部队中是较为辛苦的一支部队。他为了犒劳这批军官,等部队换防到广州后,特意把第一军公积金提出一半分给这批军官,让他们在生活上能无后顾之忧,没想到的是,他的亲信军官们过于富裕饱暖思淫欲,终日在港岛流连忘返,使部队在最短时间内于精神上缴械!

孙百里默默地点了点头,又问道:“余老,失利的原因已经知道了,那么你能不能告诉我第四路军的损失到底有多大,是否还有一战之力?”

余汉谋不假思索地回答道:“根据司令部的统计结果显示,部队在惠广战役中失踪伤亡九千余人,损失的武器装备包括:步枪6368支、轻机枪365挺、重机枪731挺、高射炮20门,高射机枪10挺,75毫米山炮49门,要塞炮11门,105毫米榴弹炮5门,装甲车20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