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八章 攻略江淮(2 / 2)

十九路军战记 尼莫 1613 字 2个月前

何应钦盯着孙百里说道:“我的总统先生,你可不要说全部赦免他们!这些人其实比日本人还要可恶——民族危亡时刻,不思报效国家,反而跑到敌人那一边,祸害自己的同胞,绝对不可原谅!”说到这裏何应钦想起了自己的切身经历,语重心长地说道:“当年我主持签订了《何梅协定》,只是向日本作了一定程度的让步,结果就惹得舆论大哗,全国民众纷纷要求要杀何某以谢天下,现在这些伪军手上都沾满了同胞的鲜血,要是轻易放过他们,怎么向民众交待,民众会答应吗?国民大会能放过我们吗?”

孙百里轻轻地点了点头,表情变得凝重起来,说道:“这个问题放在以后再讨论吧!现在先把犹太军团的问题解决掉!”接着他说道:“反击作战进行的异常艰难,第一战区部队确实难辞其咎,但是最关键的是包括我们最高统帅部在内高级指挥官全部犯了轻敌的毛病——我们想当然地以为在犹太军团的坦克集群面前,区区万余日军绝对不会是对手,因而没有在战役发起之初集中足够的兵力,另外,犹太军团没有对敌情了解不够也是一个因素。现在,战役的突然性已经失去了,所以必须改变原来的部署,才能挽回局势!”

孙百里的话音刚落,陈诚就胸有成竹地说出了自己的看法:“根据目前的敌我态势,我认为继续攻击徐州已经失去了我们的初衷,并且也没有成功的可能——南线日军虽然被牵制住,但是津浦路徐州以北仍然畅通无阻,日军可以通过铁路源源不断地把华北、乃至东北的军队输送过来,犹太军团经过两次分兵,兵力使用已经达到极限,补给线有面临着巨大的困难,所以应该主动放弃攻略徐州!”

何应钦问道:“这样做不是太可惜了吗?我认为应该继续向徐州进攻,同时限期第一战区攻取开封,打通陇海路,或者再调集四到五个步兵师沿着犹太军团前进的路线过去增援。只要拿下了徐州,中国战场的局势就会彻底改变了!”

陈诚把双手一摊,反问道:“兵从哪里调呢?第一战区要防御黄河以北的日军,四个步兵师已经是极限;华中和华南地区都在激战之中,根本就没有多余的部队;华北靠近东北,更不敢轻举妄动!”

何应钦知道陈诚说的都是事实,说道:“可是就这样放弃的话,很容易被日军反咬一口——犹太军团已经深入沦陷区好几百公里,处处是敌人,如果陷入了日军的包围圈就得不偿失了!”

陈诚解释道:“我的意思是让犹太军团掉头向西,先把开封解决掉。目前陇海路的大部分都在我军控制之下,以装甲部队的速度,日军不可能跟的上的!占领开封之后,后面有第一战区为后盾,进可攻,退可守,足以立于不败之地!”

何应钦点头表示同意,然后征询孙百里的意见:“孙总统认为怎么样?”

孙百里的眼睛紧盯着面前的地图,一边整理自己的思路,一边缓缓说道:“放弃徐州的倒是可以,但是没有必要回到开封去!”随后他用手指着地图上代表津浦路的黑线说道:“目前津浦路以东的大部分地区都在我军敌后部队的控制之下,日军只能在津浦路以西,大别山麓以北,黄泛区以东地区征集粮秣,现在正是小麦成熟收割的时节,如果我军能够在半个月内把徐州至南京之间的日军肃清,同时调集几个师的国土防衞军过去抢在日军之前把粮食征集一空,江淮之间的日军就很难站得住脚了!”

陈诚问道:“那开封还打不打?”

孙百里回答道:“咱们应该相信蒋鼎文将军能够解决开封的日军!如果把全部兵力都集中到这裏,即使夺取了开封,也只是把战线向前推进了几十公里而已,对日军的影响是微不足道的。”

何应钦和陈诚不约而同地点了点头,说道:“向南进攻,从战略上看是有莫大的好处,但是犹太军团能够胜任吗?”

孙百里笑着说道:“装甲部队本身就是为了野战准备的,长途奔袭更是拿手好戏,与其继续攻击日军重兵密集的徐州,远不如进行大范围的机动作战更划算。这样一来,日军根本不知道犹太军团的攻击目标是哪里,追又追不上,只能被动防御,斯兹皮尔曼就有机会集中优势兵力,逐个消灭日军的孤立据点,使江淮之间成为国统区的一部分。”

何应钦补充道:“这样也能够牵制更多的兵力,从而减轻其他战场的压力!”

陈诚也说道:“战场推向沦陷区,国统区的负担就会减轻,江淮平原人口密集,又是重要的粮食产区,占领这裏,对我军非常有利!如果能够再派出强有力的一部挺进大别山,俯瞰长江,威慑南京,岂不更妙!”

“好主意!”孙百里和何应钦同时挑起大拇指,孙百里不无遗憾地说道:“可惜现在已经无兵可派了!”

陈诚神态轻松地说道:“最多半个月的时间,长沙战役就会结束,到时候咱们就能够腾出手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