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八章 转折之季(1 / 2)

十九路军战记 尼莫 1587 字 2个月前

美军占领夏威夷群岛之后,立即着手修复、扩建机场,并且把距离日本本土最近的中途岛扩建为海军巡逻机的前进基地,以此来掌握日本海军的动向。与此同时,美军开始在夏威夷群岛派驻大量的陆基远程轰炸机群和战斗机群,不但威胁到日本所谓的‘太平洋绝对国防圈’,而且迫使日军不得不从南太平洋战场抽调兵力,以加强威克岛、马绍尔群岛一线的防御,从而加重了澳洲战场和中国战场的负担。因此,日本统帅部要求日本联合舰队司令官山本五十六大将,必须发动一场决定性的海战,彻底歼灭美军太平洋舰队主力,夺回太平洋的控制权。山本五十六的参谋部立即开始高速运转,着手准备这场关系到日本前途与未来的战役。

就在日本统帅部的注意力被牢牢地吸引在东太平洋上的时候,苏德战场也爆发了一场大规模战役——库尔斯克会战。

斯大林格勒会战后,希特勒撤消了受到严重打击的B集团军群番号,曼施泰因成为新的南方集团军群司令。1943年初,曼施泰因指挥南方集团军群发起反击,将苏军击退至库尔斯克南面的奥博扬地域,形成了一个以库尔斯克为中心的突出部。德军决定围歼库尔斯科的苏军作为斯大林格勒会战的报复,进而向西南方面军后方突击,再次威胁莫斯科,使战场恢复到1942年底的态势。

聚集在库尔斯克的德军总兵力为九十万人,另外还有两千七百余辆坦克,一万门火炮和两千多架飞机。苏军在库尔斯克突出部地域则集结了一百三十万人的兵力,两万多门火炮,三千四百辆坦克和两千一百余架飞机。

7月5日凌晨,苏军抢先实施了炮火打击,德军被迫提前三个小时发起进攻,并把奇袭改为强攻。

7月9日起,蓄势已久的苏军投入了大批的预备队,使得库尔斯克一带的苏军累计兵力多达264万人、火炮52500门、坦克8200辆,飞机也多达6950架。德军也加大了对库尔斯克的增援,共投入了154万人、16000门火炮以及5000辆坦克、5000架飞机。

7月12日两军装甲主力第2SS党衞装甲军和近衞第5坦克集团军在普罗霍罗夫卡相遇,很快就绞杀在一起,在战斗进行到最激烈的时候,隆美尔率领的原非洲军团的第15和第20装甲师加入战团,用一个漂亮的钳形攻势把苏军拦腰切成两段,把包围圈内的苏军全歼。

7月13日,德军装甲部队挟胜利之余威,以每公里100辆坦克的密度发动攻击,从正面硬撼苏军防线。尽管苏军投入了全部的预备队,仍然没有能够阻挡德军前进的步伐。

7月15日,曼施泰因指挥全军全线突击,在两天的时间内把苏军击退了50公里。紧接着,德军装甲部队进行大范围机动,把苏军侧翼的草原方面军包围。此时,苏军指挥官朱可夫元帅害怕遭到最高统帅部的严厉惩罚,饮弹自尽。

随后,德军击退了苏军的反扑,开始围歼包围圈内的草原方面军。

7月29日,库尔斯克大会战以德军的全面胜利宣告结束,德军以损失了40万人,坦克1500多辆,作战飞机1500多架,火炮1000余门的代价,歼灭苏军120万,坦克6000多辆,作战飞机2000余架,火炮3000余门。战场的态势如同德国统帅部预期的那样,重新恢复了1942年的态势,德国再次对莫斯科形成了包围的态势。

然而,轴心国盟友的胜利并没有给日本带来任何有利的影响,反倒是中国军队又在长沙城下开始了猛烈反击!

稳定了第一战区的形势之后,国民政府统帅部抓紧时间向第九战区增兵,在7月下旬的时候就已经达到了日军第11军的两倍,恰恰在这个时候,日军决定要加强太平洋绝对国防圈的防御,从关东军和南太平洋抽调的兵力无一例外地被派到了东太平洋,海军航空兵的支持力度也明显减弱,再加上横山勇已经在长沙城下屯兵两个多月,处于师老兵疲的状态。此消彼长,中国军队在兵力和火力上都占据了绝对优势,战场的上空也基本上是中国空军的天下,反攻的时机已经成熟了!

8月8日,孙百里、陈诚与何应钦一起飞抵长沙,就近指挥反击作战。

8月10日凌晨五点半锺,百万大军从数百公里长的战线上同时出击,犹如下山猛虎向横山勇的第11军杀了过去:左路是张发奎第六战区的六个步兵师,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推进到荆州城下,随即向据城死守的日军发动猛烈攻势;右路是余汉谋第四战区的五个步兵师,强渡修水河,兵锋直指岳阳,威胁第11军的退路;中路第九战区的数十万大军在飞机、大炮的掩护下,用几十辆坦克为先导,对正面日军实施重点突破,要像钉子一样钉进日军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