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六章 核武计划(上)(1 / 2)

十九路军战记 尼莫 1528 字 2个月前

11月3日上午,孙百里不顾旅途的疲劳,在统帅部召开紧急会议,与会者当中除了白崇禧、何应钦、陈诚、杜周南等军政首脑之外,还有兵器研究所所长蔡思强、兵工署长俞大维、副署长黄镇、经济顾问罗思柴尔德,但是空军顾问陈纳德将军却意外地没有出席。

会议开始之后,孙百里就把德里会议的议程和达成的协议逐一作了详细的汇报,毫不例外地赢来了阵阵掌声,当说到罗斯福答应提供远程轰炸机的图纸和委派工程师进行现场指导的时候,与会者们忍不住齐声欢呼起来——有了这种战略武器,就可以直接轰炸日本本土,让这场战争的始作俑者也好好尝尝挨炸的滋味。

最后,孙百里把罗斯福关于在战后建立世界范围内的国家组织,然后通过它来阻止爆发新的战争的构想也叙述了一遍,然后说道:“罗斯福总统的想法虽然带有浓厚的理想化色彩,但是却不失为一个好办法,只要中美英苏能够全力推行,未必不能实现。”

白崇禧当即提出了自己的疑问:“这个组织会不会和当初的国联一样,最终变成单纯的大国俱乐部?”

孙百里回答道:“这个问题我也向罗斯福总统提过,他说已经在具体的制度上设计了一些限制,来约束大国的行为,使小国、弱国的利益也能够得到保障。”

陈诚笑着说道:“咱们现在已经跨入了大国的行列,就是再成立国联也有发言权,用不着害怕!”

孙百里摇了摇头,说道:“辞修兄,你的看法过于乐观了!”

随后孙百里用凝重的语气说道:“我在欧洲学习和游历期间,曾经比较深入地考察欧美列强的工业基地,所以对其国家的实力有比较深刻的认识,以中国目前的实力,连被德国击败的法国都远远不如,更不要说美英苏这三个一流强国了。罗斯福总统之所以重视中国在战争中的作用,千方百计与我们维持良好的关系,是因为国军在战场上表现出色,并不代表中国真正具备了与列强比肩的实力,我们这些人必须有清醒的认识!”

何应钦感觉孙百里有些危言耸听,他反驳道:“盟国胜利之后,战败的轴心国集团肯定要支付巨额的赔款,再加上战争造成的巨大破坏,怎么可能再次超越我们呢?中国虽然落后,但是毕竟有十几个省份始终没有沦陷,比起亡了国的法国总要强一点吧!”

杜周南作为经济问题的专家,当即为何应钦指点迷津,他说道:“如果从表面上看,造成这些国家强大的原因似乎是遍布各地的工厂,但实际上起到最关键作用的却是人——有技术、有知识、有经验的人!”接着杜周南举了一个非常有说服力的例子:“德国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败国,不但付出了巨大的人民生命财产损失,而且要承担巨额的赔偿,再加上正赶上工业国家的经济大萧条,处境不知道有多难,但是德国只用了不足二十年的时间就从废墟中站了起来,重新成为世界一流强国,就是因为它拥有雄厚的技术力量!技术蕴藏在国民的脑海中,使其他国家无法剥夺的,也不是短期内能够培养出来的,惟有长期的积累才行。战争虽然破坏了这些强国的硬件,但是却没有破坏它们的技术,如果我们不加倍的努力,很有可能再次被它们甩在身后,从而沦为下一次战争的牺牲品。”

蔡思强补充道:“德国国内设有门类齐全的大学、研究所,还有各种技术专科学校,源源不断地向国家输送各种各样的人才,从而保证了其工业的迅猛发展,如果我们想超越他们的话,肯定也要这么做!”

何应钦脸上露出沉思的神情,没有再反驳。

孙百里看何应钦已经被说服,于是用低沉的声音说道:“在德里会议期间,丘吉尔说德国正在研制一种叫做原子弹的新型炸弹,其威力相当惊人——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将一座城市彻底夷为平地!”

会议室里顿时陷入短暂的宁静——与会者们全部被惊呆了!

孙百里接着说道:“当我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和你们的反应是一样的,有些怀疑其准确性,但是罗斯福总统却非常郑重地确认了这个消息!让人感到不安的是,美英苏三国的首脑全部知道这种武器的存在,并且很有可能已经在研制之中!”

众人还没有从这个惊人的消息中恢复过来,蔡思强又扔下一个重磅炸弹,他表情严肃地说道:“我几年前好像在一本犹太同事从国外带过来的物理学刊物上看到过有关丹麦物理学家丹尼斯·玻尔正在致力于原子核裂变的研究的报道,说他提出了核裂变能够释放巨大能量的‘核反应模型’,这应该就是总统所说的‘原子弹’的原理吧!”

罗思柴尔德骄傲地说道:“丹尼斯·玻尔也是犹太人,他曾经在1922年获得过诺贝尔物理学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