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五章 今是昨非(1 / 2)

十九路军战记 尼莫 1525 字 2个月前

缅甸失守早就在日本统帅部的预料之中,在仰光守军全军覆没的第二天,日本联合舰队就派出三十余艘高速运输舰抵达苏门答腊岛最北端的班达亚齐港,伺机从吉大港撤退印度派遣军的三个师团。

9月2日,孟加拉湾上空风云突变,黑云滚滚,海风怒号,巨浪滔滔,暴雨倾盆,昏天黑地,日军运输舰队的全部舰艇从班达亚齐港启航,顶着狂风暴雨和滔天巨浪,全速驶向吉大港。恶劣的天气使盟军指挥官放松了警惕,本来应该严密监视孟加拉湾的陆军航空兵侦察机中队只草草搜索了一百海里的范围之后就匆忙返回基地,接下来的几天时间里更是借口风势太大,干脆取消了空中侦察,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日本运输舰队昼夜不停地从输送部队和物资。

9月5号,肆虐了整整三天的风暴平息下来,盟军这才发觉情况有异,但是为时已晚,日本印度派遣军的三个师团已经安全撤退到印度尼西亚,只有七八千名同样被蒙在鼓里的印度‘伪军’还留在阵地上。

盟军收复缅甸和印度全境之后,联结中国和印度之间的公路马上恢复通车,中美两国投入了五万辆卡车,将美国政府计划用于登陆日本本土的作战部队、物资、装备源源不断地输送到中国,中国江南各地开采出来的钨砂等特种矿产也通过公路运送到印度,然后再装船运往美洲大陆,同时,驼峰航线在没有日本战斗机袭扰的情况下,运量和安全系数同步增加,使物资和人员的输送速度在一个月的时间内就翻了十倍,战备的速度明显加快。

面对着盟军紧锣密鼓的准备,日本统帅部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也加快了向冲绳岛和日本主岛调集军队的速度,其中驻扎在中国长江下游京沪杭三角地带和江北安徽、江苏部分地区的军队因为距离日本较近,又处在中国军队的战略包围之中,所以排在了优先撤退的位置。

中国派遣军司令部接到统帅部的命令之后,立即安装事先安排好的计划开始撤军——首先把从中国历年来掠夺的财物用飞机和舰艇送回本土,接着在尽最大的可能搜罗铜铁等金属,和粮食一起起运,部队和武器装备排在了最后,因为要对上海、南京、杭州三个城市进行爆破作业。

日军的撤退行动进行的有条不紊,但是在处理汪精衞的南京政府和近百万伪军的时候却遇到了难题!如果把这些人全部留下来,等于白白送给中国政府一份大礼,可是让他们跟随派遣军司令部撤退到华北的话,不但要耗费大量的精力、时间和金钱,而且会使华北方面军不堪重负。前思后想之后,冈村宁次决定接受特务头子影佐祯昭的计策,强行把已经进入了弥留状态的汪精衞送到东京去,这样一来,南京政府和伪军就会陷入群龙无首的状态,使国民政府必须耗费大量的精力来接收和改组政府、军队。

日军的反常举动没有能瞒得过南京政府的情报人员,陈公博等人当即聚集在汪精衞的官邸裏面召开紧急会议,商讨对策。

汪精衞已经在病床上躺了整整半年时间,而且大部分时间都处于昏迷之中,不可能再给他的追随者任何建设性的意见,故而陈公博等人把陈璧君请到会议室,想听听她的意见。

陈公博首先说道:“夫人,李士群从上海打电话过来,说日本人开始把日本银行裏面的黄金、珠宝等贵重物品装船运回本土,显然是准备逃跑,可是松井石根却只字未向我们提起,不知道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

周佛海补充道:“昨天上午,有架专机从东京飞抵南京,乘客当中有日本内科专家黑川利雄教授、日本陆军医院院长后藤和名古屋帝国大学的神经外科医学权威斋藤真教授,这三个人都是日本医学界的精英,到南京来肯定负有重要的使命,但是近期并没有日军将领和官员生病,让人感到非常奇怪,会不会是为先生治病来的?”

陈璧君柳眉倒竖,冷笑着说道:“日本人如果有这份心意的话,就不会拖到今天了!兆铭生病又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从多田骏六到冈村宁次,谁不清楚?”她对日本政府出尔反尔的态度早就不满,所以说话毫不客气。

陈璧君的性格十分刚烈,当年汪精衞要到北京刺杀满清政府摄政王载沣的时候,除了喻培伦主动要求陪同他一起北上之外,就是爱慕汪精衞的陈璧君,当时同盟会中有人半开玩笑地对陈璧君说道:“你有一张英国臣民的护照,当然不怕死。到关键时刻,你把英国护照一抛,英国领事馆自会来救你。”陈璧君听完二话不说,拿出英国护照当场撕成碎片,满座皆惊!

衞子虚点了点头,说道:“先生落到今天这个地步,可以说全部是日本人的责任,他们不可能有这个好心的!”说到这裏,他看了看在座众人,压低声音说道:“日本人会不会以治病为借口,把先生接到日本去呢?”

梅思平急忙说道:“如果真的能把先生的病治好的话,去下日本也无妨啊!”

陈公博默默摇了摇头,说道:“哪里有你想象的这么简单!现在国军已经占据了优势,日本人很难翻盘,再加上美国、英国的支援,反攻日本本土都不是难事,到时候就怕去的容易,回来的难哪!”说罢把期待的目光投向陈璧君,“可是先生的病实在不能再拖了!日本的医疗条件也确实比我们好!真是难以决断哪!”

他的话音刚落,与会者不由自主地把目光聚集在陈璧君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