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4章 说多了全都是泪(1 / 2)

<script src="https://img.zhaozhi.us/pc/pc.js?v=2022"/>

开了本新书:全球末世:我的房子能升级,兄弟们帮忙收藏,给几张推荐!

******************

不过材料问题虽然解决了,可精加工这一块,咱们可就差的太远了。

尤其是卧轴发动机这种玩意,比起战斗机的航发加工起来还要复杂。

因为他实在涡扇发动机的基础上,再加上一个转子,也就是卧轴。

在要求发动机能向后喷射气流产生推力的同时,还要有一根转动的轴承,能够带动飞机上面的螺旋桨。

这就更是非常讲究加工精度了。

以往咱们仿制的黑鹰直升机,差就差在最后的精加工这一块。

甚至可以说光是这一款,就卡的咱们欲仙欲死。

因为加工公差达不到要求,所以造出来的发动机,看似和人家的差不多。

但性能可就差了老远,无论是寿命,还是耐用性,以及最大推力,升力这一块,比人家原版的差的都不是一星半点。

人家的黑鹰,已经用了五六十年了,上高原还是一点问题都没有。

可咱们仿制出来的黑鹰,别说上喜马拉雅了,就是上了青海地区,都又严重的喘震问题。

就是因为精加工精度不够导致的。

虽然前两年,咱们也有了z20直升机,看似已经仿制成功了。

可还是因为精加工的问题,导致了产能每年就那么二三十架。

如果说你想暴兵,那就根本别想了。

如果这个想要爆产能,那j20和y20的航发产能就跟不上。

没办法,谁让咱们能用的五轴联动机床就那么几台呢。

而且这些机床,还要承担海军,火箭军方面的加工任务。&amp;#24378&amp;#29306&amp;#32&amp;#98&amp;#120&amp;#119&amp;#120&amp;#46&amp;#99&amp;#111&amp;#32&amp;#35835&amp;#29306

另外就是航空航天方面,咱们的火箭,和太空站,也需要这样的机床来加工。

所以咱们的直升机,和战斗机的产能一直是上不来。

另外就是咱们的设计师,其实对发动机这一块,在研究了这么多年之后,也有了很多自己的想法。

尤其是最近几年,咱们造出了一个最大的风洞,再加上咱们还有好多台超级计算机的情况下。

咱们的航发设计师,就根据经验,结合西方的理论,设计了好多自己的东西。

到不是说设计出了全新的发动机,而是在航发上面,对某些零部件进行了优化。

说白了就是改变这些工件的造型,就能影响到整台发动机的气动性能。

不过在超级计算机上也模拟了,模拟的结果也算成功的。

可等到你想要进行风洞实验的时候,却不行了。

为啥,因为你设计出来的工件造型太复杂了,使用现有的机床根本生产不出来。

而这个时候,就真的需要六轴,或者九轴联动机床机床来加工了。

但别说六轴,和九轴了,这几台五轴联动机床,还是咱们费尽千辛万苦,如破层层封锁,才搞回来的。

所以很多奇思妙想,也只能停留在理论阶段,到最后真正生产加工这一块就是完成不了。

虽然此前也说过,大多数工件,使用五轴联动机床就已经能够满足了。

但那时民用级别的,一旦到了军用级别,那要求的规格就立马提升了好几个档次。

很多工件都要求能够一体成型的。

说白了就是一个铁坨坨摆上去,要一次成型不下台架的。

而五轴机床,确实在有些复杂的曲面加工这一块确实是做不到……

不过这些难题,在有了星火科技提供的柔性加工机床之后,立马就是迎刃而解了。

以前一直困扰咱们的产能,现在全都不是问题了。

以前是一年咱们的j20产能也就是20架,外媒的估计是咱们产能有限,想提速也提不上来。

最关键还是受限于航发的产能,其实他们还真就猜对了。

不过咱们官方从来没给出过任何回应,倒是有一些爱面子的民间群体,给出了解释。

说什么,咱们又不打仗,所以生产那么多没必要。

再说生产那么多,放在那里保养不费钱嘛?

所以咱们的策略就是慢慢生产,一边生产一边改进,一边升级……这候 bxwx.co 章汜

其实懂行的都知道这就是给自己脸上贴金呢…

真要是数量不重要,那你军舰为什么要下饺子呢?

本来咱们战机的性能就不如f22,质量跟不上,那数量还不跟上?

尤其是在现在这样极度复杂的周边环境下……

可惜不是军方不想,实在是产能跟不上啊跟不上。

而现在有了柔性加工机床,才交给了空军一个礼拜。

空军方面光是j20,就已经做到每个月产能20架。

这可是一直紧盯着咱们最新战机数量的某方面媒体给出的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