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86章 出乎意料(1 / 2)

<script src="https://img.zhaozhi.us/pc/pc.js?v=2022"/>

兄弟们我又双叒叕开新书了:重启人生:我能打给十年前的自己,兄弟们帮忙收藏,给几张推荐!

******************

学徒们学成之后,会按照考核等级规定,拿到毕业证书。

然后可以选择进工厂,也可以选择继续深造。

如果考核成绩合格,并且也确实体现天赋的。

就可以进入大学继续理论结合实践的深造,最终的目的就是培养出真正合格的工程师。

因为只有工程师,才能带领我们进行产业升级。

说实话以前咱们也号称培养了不少工程师。

可实际上呢?

那些工程师什么水平,大家都是心理有数。

因为很多所谓的工程师,根本就没上过一线。

这候 *.com 章汜。或者说,因为我们特殊的环境和国情,导致这些工程师没有体验过一线工人的工作。

所以很多人根本就不知道工人面对的痛点是什么。

就比如此前肖锋就见过国内某款工程机械,那是某家工厂的某条生产线设备。

可是当要进行维修保养的时候,却让工人们气的直骂娘。

因为这个设备的换机油的油箱盖,在生产线的下半部,甚至可以说是底部。

如果工人要打开这个盖子,就要找专门身材矮小的工人蹲下,身材高大的工人就要趴下。

才能拧开这个盖子的固定螺丝,而整个保养的过程。

从拆换轴承,打油保养,在重新装回去。

都要工人们蹲着,或者趴着才能完成。

所以但凡用过这款设备的工人,没人不骂这设计师的老娘的。

而同样的设备,尤其是日本人设计的,就很多工人喜欢。

因为在保养维护的时候,你站着就可以。

甚至拧螺丝,摘盖子,等动作,根本都无需弯腰,甚至都不要太使劲。

因为人家专门配备了很多专用的工具给你,可以说人家的工程师在设计这个设备的时候。

就已经把方方面面都考虑进去了,让工人可以非常简单,高效的完成维护保养。

而且人家的设备,就是稳定,生产效率还就是高。

而这些人性化的设计,就正是我们的工业设计上最欠缺的东西。

而事实也告诉了我们,不光是不用心设计的国产设备走不远。

就算外国洋品牌也是一个鸟样。

这其中最有名的例子,那就是法国汽车啦。

现在的网上有很多法系的车吹,动不动就法系车子底盘调教好。

法系车用料实在,法系车动力系统牛掰等等。

怎么说呢,确实法系车确实有这些优点。

可法系车的缺点呢?

你特娘的去问问任何一个汽配厂,那些汽修工们有一个给你推荐法系车的吗?

几乎没有!

为啥,还不是因为法系车那些丧心病狂的脑残设计,把所有的汽修工都给搞怕了!

你见过换一个空气滤芯,要拆掉轮子,拆掉前面半个底盘,才能换空滤的车嘛?

你见过换个机油,要拆掉座椅,才能找到机油注入口的车嘛?

你见过,驾驶员要盯着中控屏,才能看清自己的速度和转速表的车嘛?

没错,这就是标新立异的法国车。

他们把独树一帜,让驾驶员和维修人员,怎么难受就怎么设计发挥到了极致。

然后还保持着自己一贯高傲的法国态度。

最后的结果,自然谁就是gg。

越是装b,就越是死的惨。

从前二十年,还能在国内风光一时,到现在几个品牌都在国内陆续退市。

甚至连4s店都已经取消了,一款新车上市,在市面上的销量也就是可怜的几十辆,甚至过百辆都要弹冠相庆的水平。

这样寒酸的车企,冷不丁瞧见,恐怕很多人还会误认为是国产呢。

&amp;#24378&amp;#29306&amp;#32&amp;#120&amp;#105&amp;#110&amp;#100&amp;#105&amp;#110&amp;#103&amp;#100&amp;#105&amp;#97&amp;#110&amp;#120&amp;#115&amp;#119&amp;#46&amp;#99&amp;#111&amp;#109&amp;#32&amp;#35835&amp;#29306&amp;#12290而这就是你们的狗屁设计师不尊重我们消费者,和保养人员的下场。

而我们以前的很多国产设备,也就是犯下了这样的错误。

最终才被市场所抛弃的。

而这次,肖锋要建立的这个全新工程师培养体系,就是要改变这种错误。

可这边,他们要建立专门的技师培养体系,和学校的消息才一传出去。

另外一边的bmw居然厚着脸皮找上门来,居然要求合作。

这还真是让肖锋和省里都感觉非常意外。

大家都不知道德国人这是打的什么算盘。

要知道以往德国人对于在国内培养人才这事,可一直不是很上心的。

就比如此前,晨华就曾经提出,要在国内生产bmw的发动机的。

可宝马就是咬着不松口。

bmw的全系发动机,都是在德国生产,然后海运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