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蓁一个步骤一个步骤学下来,累的她恨不能一屁股坐在地上。
妈呀,这太累人了,难怪人家都说做豆腐不容易,尤其现在还不是电器化时代,全部都是由人力来完成的,磨豆浆、过滤豆腐渣、压水分等等,很费劲啊!
怪不得李老头有着手艺也不干,这根本就干不下来嘛,太累人了,而且这豆腐,也委实挣不了几个钱。
一斤豆腐成本七文钱,卖出去十二文钱,他们累死累活挣个五文钱,真的不算多啊!
叶蓁由最初的热情高涨,一下子变得没兴趣了,好在走了这么多便,基本上该掌握的,都掌握了。
尤其让她意外的就是这两个半大的小子,真不是一般的能干,小刚子十四岁,小蹦子十二岁,她走一趟都累的不行,人家两三趟折腾下来,居然也没喊过累,弄的叶蓁特别的不好意思。
但即便是这样,她也跟着坚持了七天,直到这两个小子完全上手,李老头才放下心来,开始全心全意的照顾老婆子,豆腐坊这边,他也只有在最关键的步骤上去查看,至于豆腐做好了,怎么卖,就全交了出去。
每天天不亮折腾到深更半夜,虽然开始累了点,但看到自己做好的成品豆腐,两个孩子再苦再累也觉得值。
一天一百斤豆腐,每天都能卖光光,甚至还有很多人来晚了买不到,一脸的遗憾呢!
不过这每天能够净挣五百文钱,也是相当的了不得了。
经过深入的了解,才知道李老头家的豆腐比旁人家的还贵上一文钱,即便贵了一文钱,人家也宁愿来买李老头的,经过比对,叶蓁才知道这当中的奥秘。
当即竖起大拇指,承认这祖传豆腐绝非浪得虚名。
别人家的豆腐要么硬的不行,要么水的不行,只要换一个人做,做出来的豆腐肯定不一样。
根本就不像李老头家的,哪怕是学徒做出来的,也能保证软硬适度的口感。
别人家一公斤豆腐需要三四公斤的黄豆才能做的出来,可是李老头家的豆腐,虽然也需要那么多的黄豆,可却能出来一点五公斤的豆腐。
这倒不是人家偷工减料了,而是在点卤水的时候,还有磨豆浆的时候,甚至其他的步骤上,都比别人精密度高,多少比例的水,多少比例的卤水,都是有严格的比例存在的。
也就是说十斤黄豆,李老头家能做出至少三斤的豆腐。
按照这个时代的物价,一斤大豆两文钱,十斤大豆二十文钱,二十文钱除以三,相当于每斤豆腐仅是成本就六文钱多,再加上卤水等其他杂七杂八的,成本算到七文钱一点也不过。
按照之前的比例,五百文钱李老头占六成,分的三百文钱,两个孩子占四成,分的二百文钱,平均下来就是每人每天一百文钱,一百文钱啊,这可是一笔不小的收入了。
有了钱,也学到了手艺,两个小子越干越有劲儿,李老头也渐渐从两个孙子的阴霾中走出来。
尤其这两个小子也知道感恩图报,知道李婆子的身体不好,需要买药,两个小子十分懂事的将自己的钱大部分都给了李老头,让他拿去给婆婆买药。
原本只是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可李老头怎么也没想到,上官爵给开的方子,竟然真的比镇子上那些大夫开的方子管用好多,才不过七天过去,老婆子咳出来的痰里面,已经明显不带血丝了。
有了希望,李老头更加的斗争昂扬,而随着小刚子和小蹦子做事越来越顺手,每天做出的产量也跟了上去,原来一百斤,渐渐的增加到了一百五十斤。
李老头的豆腐在附近很有名,镇子上的酒楼和他也有合作,一听说他要做豆腐了,第一时间就给送来了豆子,这也是为什么李老头在没有钱的情况下,还能继续做豆腐的原因。
所以老头子这边刚刚稳定,就渐渐的和以前的老主顾联系上了,长此以往下去,老两口的日子必然会越过越好。
喜欢食全酒美:皇家商王妃请大家收藏:()食全酒美:皇家商王妃更新速度最快。(记住全网小说更新最快的枣子读书:www.zhaozhi.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