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5章 大功将成(2 / 2)

这就使得他看起来和老吕一样,整天除了和稀泥,基本上没有什么正经事情。不过这并不是说他真的什么都不做了,相反,一些私下里的小手段,夏竦非常喜欢用。

他比吕夷简有优势一些。首先,他的身份得到了那些士大夫的认同,其次,朝堂裏面没有了庞吉。

老庞是冤死的,这一点夏竦现在非常清楚,他敢肯定包拯和范仲淹的心裏也有数。可是他们不说。就像吕夷简当初知道仁宗的生母是李妃却不说一样,一直等到事情爆发了吕夷简才说出来。

当时夏竦因为这件事情很看不起吕夷简,你要么一直都不说,忠于刘太后,要么一开始就说出来,也没有这事情。现在夏竦明白了,吕夷简一开始不说,是不想让朝堂多事。后来他又说了,是因为事情已经爆发,必须马上解决。

总之相国就是这么当的,让朝堂安定了,自己就是好相国。

夏竦现在没什么想法了,儿子不争气,整天就知道混日子,看着范纯佑现在在朝堂上一步一步的往前,他的心裏真的非常嫉妒范仲淹,不过现在还好,最少自己的门生比范仲淹的门生要出色。

文彦博坐上了枢密使,下一步就可以让他接自己的班。宋祁也被仁宗提拔重用,而范仲淹的门生却远没有他们混的光景。

想来日后的朝堂必然有夏氏弟子的很多席位。

听到夏竦问话,陈元双拳一抱:“万岁,臣等也以为可行,但是现在出动军队去帮忙实在做不到,上京的局势已然注定,耶律涅咕噜的地位将不可动摇,我们的意思是,派些人手去把萧鞑里给救出来,然后我们支援她打下一片草原就是了。”

仁宗对陈元十分的信任,这份信任来自于两个人之间的多次合作。陈元说可以,应该就是有一些把握了。

夏竦却要问个清楚才行:“陈世美,你们的意思是派一些好手去上京,这样是不是有些危险了?毕竟那里是辽国的军事重地,不是能自由来去的。”

陈元说道:“是有些风险,不过这是目前我们唯一可行的办法。若是选派一些机灵的人,再加上细作的配合,而且有些辽国的将军和大臣现在和我们都有联系。臣以为,这些虽然不足以改变上京的局势,但是若单单以救一个人为目的,应该还有一些把握。”

夏竦没有再说什么,仁宗笑了一下:“好,那就这么做吧。人手你亲自挑选,若是能救出萧鞑里,朕当重赏。诸位爱卿,还有没有事情要奏本的?”

范仲淹往前一步:“万岁,老臣有本要奏。前些日子那春秋学社学子们上本,其中有一条是贡举改制,老臣以为可行。”

这一条意见被那些学社的学子放在第一位,因为这是他们最得意,也是最想实行的作品。宋朝现在的科考是每年就那么多名额,考上了也可能没有官职给你做,要你继续候补。

可是一些达官贵人的子弟却能不通过考试直接做官。

那些学子们提出,朝廷的科举应该根据地方上报的官职的数量来取士。也就是说,你们这个县如果缺少三名官员,你就上报给朝廷三个名额,下一次科考的时候,朝廷根据这些年需要的官员数量,来决定今年录取多少学子。

这样的话可以从一定程度上杜绝一些小地方的官员私自安排自己的亲属。因为缺人你必须上报中央。如果私自安排自己的门生弟子,没有编制了。

这个方案是这一段时间争论最为激烈的,如果他顺利实施的话,那就等于是卡住了“冗官”源头。

当然,对于像夏竦和范仲淹这种朝廷重臣或者能直接从仁宗手中要的名额的边疆大吏来说,没有任何影响。可是光指望这些边疆大吏和朝廷重臣,能制造几个冗官出来?

所以范仲淹对这件事情非常的支持,看的很清楚,这个方案被通过,自己的改革基本上就算是全部完成了。他真的累了,等事情做完,他想好好歇一歇。

“臣附议!”

“臣反对!”

“万岁,臣以为万万不可,那些学子连功名都没有,能商讨出什么国事?不过是乱国之策而已!”

“……”

范仲淹的路注定不会顺利,即便只剩下这最后一步,他面前依然是一堵厚厚的高墙阻挡着他的前进。

朝堂上范仲淹昂首挺胸,直视群臣,那摸样显然是告诉所有的人,大功将成,这一步他志在必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