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颢,汴州人,原籍博陵安平,唐朝著名诗人。出身博陵崔氏,曾任许州扶沟县尉,官位一直不显,后游历天下,曾任监察御史,官至司勋员外郎,秉性耿直,才思敏捷,其作品激昂豪放,气势宏伟,早期诗作多写闺情和妇女生活,诗风较轻浮,反映上层统治阶级生活的侧面,后期以边塞诗为主,诗风雄浑奔放,反映边塞的慷慨豪迈、戎旅之苦。最为人称道的是《黄鹤楼》,曾使李白叹服,据说李白为之搁笔,曾有“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的赞叹。
传说李白壮年时到处游山玩水,在各处都留下了诗作,当他与杜甫登上黄鹤楼时,被楼上楼下的美景引得诗兴大发,正想题诗留念时,忽然抬头看见楼上崔颢的《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诗的意思是:过去的仙人已经驾着黄鹤飞走了,这里只留下一座空荡荡的黄鹤楼;黄鹤一去再也没有回来,千百年来只看见悠悠的白云;阳光照耀下的汉阳树木清晰可见,鹦鹉洲上有一片碧绿的芳草覆盖;天色已晚,眺望远方,故乡在哪儿呢?眼前只见一片雾霭笼罩江面,给人带来深深的愁绪。
李白登楼时,诗兴大发,当他在楼中发现崔颢一诗,连称“绝妙、绝妙!”相传李白写下了四句“打油诗”来抒发自己的感怀:“一拳捶碎黄鹤楼,一脚踢翻鹦鹉洲,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便搁笔不写了。有个少年丁十八讥笑李白:“黄鹤楼依然无恙,你是捶不碎了的。”李白又作诗辩解:“我确实捶碎了,只因黄鹤仙人上天哭诉玉帝,才又重修黄鹤楼,让黄鹤仙人重归楼上。”真是煞有介事,神乎其神,后人乃在黄鹤楼东侧,修建一亭,名曰李白搁笔亭,以志其事。重檐复道,成为燕游之所,实际上,李白热爱黄鹤楼,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他高亢激昂,连呼“一忝青云客,三登黄鹤楼”,山川人文,相互倚重,黄鹤楼之名更加显赫。
那么崔颢到底是何方神圣,牛得连李白都要甘拜下风?他十九岁就高中进士,《旧唐书·文苑传》把他和王昌龄、高适、孟浩然等大咖位列在一起,但他却命运不济,跌宕起伏的一生中只混了个太仆寺丞、司勋员外郎——在国家机关里派派车马、送送信的差事。也因此,史料对这个可有可无芝麻官的生平记载极少。
可能由于郁郁不得志,早熟多才的崔颢早年喜欢躲在家里写一写反映女性生活的小诗,比如这首描写船家女生活的《川上女》:“川上女,晚妆鲜,日落青渚试轻楫,汀长花满正回船,暮来浪起风转紧,自言此去横塘近,绿江无伴夜独行,独行心绪愁无尽。”不过,他也有过一次出人头地的机会,相传北海太守李邕听闻他诗名以后,曾热情地把他邀请到家中来写一首献诗。谁知,当崔颢把献诗呈上去请李邕阅示时,却见李邕的脸色越读越不好看,最后竟将诗稿扔到他的脸上,愤怒地斥责道:“你这个小孩子太无礼了。再也不要来见我了!”
崔颢都写了些什么,他写的那首献诗叫《王家少妇》:“十五嫁王昌,盈盈入画堂。自矜年正少,复倚婿为郎。舞爱前溪绿,歌怜子夜长。闲时斗百草,度日不成妆。”这是首仿古诗诗意的诗,写的是女子嫁入夫家后恃宠而娇的日常生活的——在溪水之畔跳舞,在半夜三更唱歌,尽管是自矜正值青春年少,又可以倚仗为官的夫君,但她在夫妻欢爱后仍感到空虚无聊,还竟空虚惆怅到懒得化妆的地步,就是这样一首并不淫艳的闺房之诗,惹恼了满腹道德,自诩方正君子的李邕。而本来李邕是准备把崔颢推荐给朝廷的,没承想反而从此被正人君子们打入了另册。
深受打击的崔颢干脆一不做二不休,把想象中的诗境化作现实中的行动:嗜酒赌博,追逐美色。据说,他娶老婆的条件极其苛刻,是个绝对的“外貌协会”的,长得不漂亮,想要嫁给他,想都别想。不仅如此,他还特别薄情寡义,对于那些娶到手的美女,稍不如意,他便休妻换人;一有空闲,他便四处掠艳,寻找备胎,由此,他一生至少换过五任妻子。
由于被认为有文无行,人品扑街,考中进士后,崔颢也只能在中央机关跑跑腿,打打杂。后来一气之下,他就破罐子破摔,离开首都长安,弃官漫游,足迹遍及大江南北,自淮楚而至武昌、而河东,最后还到了东北,那首著名的《黄鹤楼》就是他在漫游时创作的。但二十多年的山河漫游,特别东北边塞之行,已经把那个沉溺酒色的文弱书生,锤炼成了风骨凛然的伟岸男人,也把他的诗风从柔弱浮艳改造成雄浑奔放,比如《辽西作》,其雄浑悲壮,似乎已不让于高适、岑参等边塞诗歌大家,最后,崔颢死于从长安返回故乡开封的途中。(记住全网小说更新最快的枣子读书:www.zhaozhi.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