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7章 唐玄宗——李隆基(1 / 2)

史事讲将2 徐夏半生 3533 字 2022-12-30

<script src="https://img.zhaozhi.us/pc/pc.js?v=2022"/>

李隆基,唐高宗李治与武则天之孙,唐睿宗李旦第三子,故又称李三郎,母窦德妃,唐朝在位最长的皇帝。生于东都洛阳,生性英明果断、多才多艺,初封楚王,后改封临淄王。与太平公主联手发动“唐隆政变”,诛杀韦后集团,李旦禅位于李隆基,李隆基于长安太极宫登基称帝,赐死太平公主,取得了国家的最高统治权。唐玄宗在位前期,注意拨乱反正,任用姚崇、宋璟等贤相,励精图治,开创了唐朝的极盛之世——“开元盛世”。重视对边疆地区的管辖,封粟末靺鞨的大祚荣为“渤海郡王”,设渤海都督府和黑水都督府,封南诏的皮罗阁为云南王,封回纥的骨力裴罗为“怀仁可汗”,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在位后期逐渐怠慢朝政、宠信奸臣李林甫、杨国忠等;宠爱杨贵妃,加上政策失误和重用安禄山等塞外民族试图来稳定唐王朝的边疆,结果导致了后来长达八年的安史之乱,为唐朝由盛转衰埋下伏笔。太子李亨即位,尊其为太上皇,病逝于长安神龙殿,终年78岁,葬于金粟山,名为泰陵,庙号玄宗,又因其谥号为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清朝为避讳康熙帝之名玄烨,多称其为唐明皇,另有尊号开元圣文神武皇帝。

李隆基生于东都洛阳,其父李旦为帝,母窦氏为德妃,此时正是唐朝宫闱多事之秋。在他降临世间的前一年,他的祖母武则天与宰臣裴炎把他的伯父唐中宗废为庐陵王,其父豫王李旦被立为皇帝,是为睿宗。睿宗名为大唐国主,却只能居于别殿,不许听政,而武则天年逾花甲,仍临朝称制,军国政事由她专断。武则天命令李隆基过继予李弘为子,继其香火,五岁时父亲李旦被祖母武则天废除帝位,迁居东宫。

年仅七岁的楚王李隆基开始出阁,建置官属,因为尚方监裴匪躬、内常侍范云仙私自谒见皇嗣李旦,武则天知道后,杀死二人,并严令禁止李旦接见公卿大臣,李隆基兄弟与二伯父李贤的三个儿子再次入阁,“皆幽闭宫中,不出门庭者十余年”。

武则天称帝后,李隆基以皇孙身份被降封为临淄王,其母亲窦妃被户婢团儿诬谄为“厌蛊咒诅”,与刘妃一起被秘密地杀死于宫中,不知埋在何处,其父李旦也被诬告有“异谋”,武则天命酷吏来俊臣审理,幸亏太常工人安金藏大义剖腹,“以证明皇嗣不反”,才躲过了这场灾难。根据史料可知,李旦的另一位妾室豆卢氏和李隆基的姨妈窦氏,抚养、照料过年幼丧母的李隆基。

李隆基在宫中被幽闭了七年之久,十四岁时,才与诸兄弟再次出阁,这时武则天年事已高,经大臣狄仁杰等人的规谏,放弃立武承嗣为太子之念,李显被接回洛阳,仍被立为太子,皇嗣被封为相王。李隆基先在亲卫府任右卫郎将,后任尚辇奉御,负责掌管皇帝的内外闲厩马匹,在此期间,以张柬之为首的朝臣发动神龙政变,杀死了武则天男宠张易之兄弟,迫使她让位于中宗,弱冠之年的李隆基目睹了这场政变。

李隆基从潞州回到京师长安,他暗中聚结才勇之士,在皇帝的亲军万骑中发展势力。太宗时,选官户及蕃口中骁勇的武士穿虎纹衣,跨豹纹鞯,从游猎,于马前射禽兽,谓之百骑,武则天时增加为千骑,李显时发展为万骑,李隆基非常重视万骑的作用。

武则天去世后,李显懦弱无能,朝政大权慢慢落到了韦皇后和安乐公主之手,原来发动政变恢复唐朝的功臣、宰相张柬之也被他们贬官驱逐,太子李重俊被杀。韦皇后效仿原来武则天的做法,让自己的兄长韦温掌握大权,对于女儿安乐公主的违法卖官鬻爵也不加制止,大加纵容。中宗终于死于韦皇后和安乐公主之手,被她们合谋毒杀。

韦皇后便想学习婆婆武则天,做第二个女皇,没有等韦皇后动手,一直静观时变的李隆基和姑姑太平公主,以及太平公主的儿子薛崇简,苑总监钟绍京等,密谋策划,欲先发制人。有人建议,把发动政变的事先向相王报告,李隆基胸有成竹地说:“我是为了拯救社稷,为君主、父亲救急,成功了福祉归于宗庙与社稷,失败了我因忠孝而死,不连累相王。怎可以报告,让相王担心呢!现在报告,相王若赞成,就是害他参与了危险的起事;若他不赞成,我计谋就失败了。”于是,决定背着相王,立即行动。

李隆基等人穿便服,进入禁苑,到苑总监钟绍京住处。这时,钟绍京反悔,拒绝参加这次政变,但在其妻许氏坚定的劝说下,钟绍京决定参与政变。于是,前往拜谒李隆基,入夜后万骑果毅李仙凫、葛福顺、陈玄礼等军官都先后来到,请李隆基发布命令,发动政变。当夜,葛福顺突袭羽林营,诛杀韦后党羽韦跨、韦播、高嵩,策反了羽林军,并攻入玄德门,李仙凫亦引兵攻入白兽门,于三更会师于凌烟阁。李隆基引兵进入内宫,守卫内宫的武士纷纷倒戈响应,韦后逃入飞骑营反被斩首,宗楚客、安乐公主、武延秀、上官婉儿等人也陆续被杀,并于全城搜捕韦氏集团人员,凡身高高于马鞭的男性皆处死,史称“唐隆政变”。

李隆基将唐隆之变的经过报告其父相王李旦,相王抱着李隆基哭泣著说:“宗庙社稷的灾祸是你平定的,神明与百姓也都仰赖你的力量了。”当日,李隆基被改封为平王,兼殿中监,同中书门下三品、兼押左右万骑。李隆基与太平公主迫使李重茂禅让,由睿宗李旦重新即位,睿宗与大臣议立太子。按嫡长子继承制度,长子宋王李成器应为太子,但李成器坚决辞让说:“国家安则先嫡长,国家危则先有功;平王有功于国,自己决不居平王之上。”参与消灭韦党的功臣也多主张立李隆基为太子,睿宗顺水推舟,遂立李隆基为太子。

太平公主恃著拥立睿宗有功,经常干预政事,她又感到太子李隆基精明能干,妨碍自己参政,总想另易太子,李隆基当然不愿任人摆布,亦想除掉太平公主。睿宗最初遇到困难先听太平公主的意见,再征求太子的意见。后来,愈来愈倾向太子,李隆基为太子之后,与太平公主的矛盾日益加剧。太平公主竟把宰相邀截到宣政殿光范门内,明目张胆地劝宰相更易太子,遭到宋璟的严词拒绝,阴谋才未能得逞,太平公主与皇太子之间的矛盾与斗争,愈演愈烈,睿宗对此感到不安。他听术士说:“五日内有急兵入宫”,更加感到局势严峻,遂颁下诏书,命太子监国。李旦怕在这样下去,李唐江山又大乱,又不顾太平公主的反对,毅然把帝位让给了李隆基,改元先天,只是仍然掌握了朝政大权,朝廷三品以上官员的任免权和军政大事的决定权。李旦的让位加剧了李隆基和太平公主的矛盾,双方都在积蓄力量,准备除掉对方。

太平公主和窦怀贞、岑羲、萧至忠、崔湜、太子少保薛稷、雍州长史新兴王李晋、中书舍人李猷、右散骑常侍贾膺福、鸿胪寺卿唐晙、左羽林大将军常元楷、知右羽林将军事李慈、左金吾将军李钦、胡僧惠范合谋推翻李隆基,并且太平公主准备以御林军从北面、以南衙兵从南面起兵夺权。甚至已经计划在李隆基饮食下毒,魏知古将之报告李隆基,李隆基与王琚、张说、崔日用讨论后,决定先发制人,于是召集弟弟岐王李范、薛王李业及郭元振、龙武将军王毛仲、殿中少监姜皎、太仆少卿李令问、尚乘奉御王守一、内给事高力士、果毅李守德率先采取行动。

李隆基命王毛仲武装家兵三百余人,各骑马,李隆基亲率太仆少卿李令问、王守一,内侍高力士,果毅李守德等亲信十多人,先杀左、右羽林大将军常元楷、李慈,又擒获了太平公主的亲信散骑常侍贾膺福及中书舍人李猷,接着杀了宰相岑羲、萧至忠,尚书右仆射窦怀贞乱中自裁而死。太平公主见党羽被诛杀殆尽,不得不逃入佛寺,三日后返回,太上皇李旦出面请李隆基恕其死罪,被李隆基拒绝,太平公主最终被赐死家中,是为“先天政变”。自此以后,唐玄宗终于掌握了皇帝应有的权力,这一年,李隆基把年号改为开元,表明了自己励精图治,再创唐朝伟业的决心。

李隆基虽然在清除太平公主之后,彻底巩固了皇权,但当时的形势不容乐观,兵变大大地伤了朝廷元气,吏治的混乱、腐败亟待治理。所以,李隆基表示要量才任官,提拔贤能人做宰相,在这方面,李隆基眼光精准,能够根据时代需求来选拔贤才,如著名的宰相姚崇、宋璟、张说、张九龄。

开元初年,国家需要拨乱反正,走上正轨,李隆基看中了多谋善断的姚崇,在渭川见面时,李隆基提出他当宰相,姚崇向李隆基提出了“十事要说”,李隆基一一应允,他这才同意。“十事要说”包括了勿贪边功、广开言路、奖励正直大臣、勿使皇族专权、勿使宦官专权等,在此后的时间里,李隆基基本上都按照姚崇的建议执行了。

姚崇上任后,帮助李隆基贬逐功臣、杜绝斜封官、整治外戚等,还在李隆基的支持下,主持了开元初年的对蝗灾的治理工作。当时在黄河的南北地区都发生了严重蝗灾,对庄稼的破坏异常严重,由李隆基下令灭蝗,姚崇亲自指挥,下令各郡县要全力以赴消灭蝗虫,有功的进行奖励,在李隆基的大力推动下,蝗灾没有再继续蔓延,很快被制止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