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二章 骡子和马(2 / 2)

一旦人心团结,后方稳固,政令通行,中央调配执行就会十分迅速高效。

李星洲为防范黑山贼,让各县组建快马,五人为一班,驻扎城外,一旦有黑山贼来袭,立马通报江州。

政令才下,一两天内,各个县就传来回应,都说已按照吩咐组建快马斥候,巡逻整个宁江府辖内,效率之高,前所未有。(设府的地方,往往下方是辖有好些县的,特别是大府。)

山庄后院,李星洲研究者太行山一带的详细地图,何芊凑过来好奇的看着。

其实那天他烧毁的根本不是什么名单,就是小姑娘随手练字图画的一张纸,皇帝怎么可能会闲极无聊到给他列个名单,让他打击报复用?

同时,这几天他没闲着,找来参林,还有众多与黑山匪交手过的宁江府老兵,让他们描述与黑山匪交手的经历,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慢慢的,李星洲从他们描述的蛛丝马迹之中明白过来为什么官军老是追不上黑山匪,屡屡吃瘪。

这其中有很多理由,比如黑山匪熟悉山间道路,黑山匪从小擅长爬山等等,但有一点也很重要,那就是黑山匪用的是骡子!

人们常说是骡子是马拉出去溜溜,说的意思就是骡子跑不过马,这点在平原上很重要,确实骡子跑不过马。

但是,太行山山势高大,地形错综复杂,山里的道路很多都是在高岩崖壁上的山间小道,就有厢军骑兵追击匪寇因为太快跌入山谷摔死的惨剧。

这时候不同于平原作战,速度就不重要了。

骡子其它比马优秀的地方立马体现出来,力气比马大,耐力更好,更加能适应恶劣的生存环境。

黑山匪用骡子穿行太行山间,根本不是靠骑它,因为山间小道,坡度大,又危险,走路和骑马速度差距不大,骑马反而更加危险。

他们是用骡子拖着辎重,粮食刀枪,晚上御寒的毛毡等物,然后赶着骡子走各种小路,那官兵自然追不上,马驮的没骡子多,耐力没骡子好,加上穷山恶水,马的适应能力没有骡子好,最大的速度优势也体现不出来,怎么可能追得上那些黑山匪

最离奇的是很多老兵都以为那就是马,只不过跟他们的品种不同,直到李星洲问了许多细节描述,然后才慢慢确认下来,那确实是骡子!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他很快也明白过来,因为骡子虽然早就有,但其实一直在中国用得很少,反而在俄罗斯等一些环境恶劣的地区它们才大展异彩。

直到明朝,国家重视农耕,这么一种虽速度不及马,但耐力和力气都比马好,还更好养的畜生才普及开,在重视战场用途的时代,骡子自然不被看重,一些人认错也是正常。

李星洲不得不佩服黑山匪的聪明,确实,既然山间小道,速度根本施展不开,那马也就失去了最大的优势啊!

战场冲杀,速度是第一要素,冲锋陷阵,追杀也好,逃跑也罢,都是马更优,但到了大山里,一切就不一样了,黑山匪身在其中,马上就转过弯来,所以用骡子代替马。

可在太行山脚下的宁江府,因为身在平原,官员也好,将士也好,心裏根本没转过弯来,没明白过来这其中的差距

这些固化的思想也造成很多损失,众多人殒命,有时候不得不感慨,思想观念的转变,才是第一战斗力。

明白这事后,他做得第一件事就是给新军买骡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