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ript src="https://img.zhaozhi.us/pc/pc.js?v=2022"/>
完全表错情的秦老大也没多想,更不知道如今京城缺铜缺到了什么地步。
其实倒不能怪骑司办事不利,或者朝堂上的臣子们没说明白。
首先秦老大居于宫中,对外界的了解,来源只有两处,一处是骑司,一处是朝堂上的臣子们。
先说骑司,如今骑司衙署都快成秦游第二个家了,那些骑司们虽然也是如实将坊间的信息送进宫中让白千了解,可也尽量轻描淡写一番,不敢将事情说的太严重。
再说臣子们,臣子们分为武将和文臣,武将们,自然是向着秦游的,对此事闭口不谈,而文臣们,说话历来很夸张,而且善用各种成语,为了显得逼格高一些,每每都是用一些高端的词语以及最少的语句来表达某些事情。
从这也可以看出武将和文臣们的区别了。
假如哪哪闹干旱,用文臣的话来说,那就是民不聊生赤地千里。
可问题是只要是闹干旱,都是民不聊生赤地千里或者是百姓怨声载道。
要是武将来说这事,那就很详细了。
哎呀妈呀陛下啊,出事了,出大事了,哪哪哪闹干旱,一粒米都收不上来,百姓饿的哇哇叫唤直骂娘,已经饿死四五百人了,咋整啊,赶紧想招吧,沙楞麻溜利索的,要不然百姓们饿急眼了造反就完犊了。
这就是两个群体的区别,虽然武将们说话粗鄙,可却能最直观的形容出具体情况,文臣们说的倒是文雅,问题是都是那套磕,千篇一律。
就说缺铜这事,文臣们还是那套说辞,京中缺铜,百姓已是颇有微词,若不再寻出行之有效的办法,后果不堪设想。
反正每次都是这样,赶紧解决,要不然后果很严重,可要问多严重吧,这群文臣们也说不出来。
毕竟是文臣们,说话总是留有余地,不敢把话说满说死。
这也就导致秦老大很难准确的判断出问题严重程度的主要原因。
当然,在这种情况下,骑司的重要性就体现出来了,不会极为夸张,不会轻描淡写,也不会主观的评价,就是有一说一,如实禀报。
武将不张口,骑司不“作为”,光靠文臣们在那逼逼,所以秦老大就没当回事。
完全被“蒙蔽”的秦老大依旧保持着积极向上的乐观好心情。
“看来游儿也快动手了,就是不知是在元日前,还是元日后。”秦老大呵呵一乐:“游儿虽年幼,却为国朝立下了汗马功劳,按道理,朝廷早就应该重赏才是。”
“是极,陛下说的是极。”
“可朕要压着,压到元日。”
说到这里,秦老大一副感慨的模样:“原本以为依游儿的性子,立了大功却得不到封赏,定会满腹怨言,谁知却只字不提,难得,殊为难得啊。”
“老奴也是心生敬佩。”白千也是颇为感慨:“倘若换了别的年轻臣子,立下寸功早就将尾巴翘到了天上,恨不得让朝廷大赏重赏一番,反观三世子殿下,小小年纪,却如此淡泊名利。”
“是啊,朕也是如此想的,可游儿不提,朕,却不能不提,白千,去将名册与舆图拿来吧。”
“是。”
白千跑到了墙壁旁的架子上,拿出了一个红色的名册和东海的舆图。
撅着屁股的白千在地上铺开舆图,秦老大则是展开了名册。
名册上面,每一页都有一个名字,除了李、杜、贺、南宫四位门客外,白彪、司哲、林骸、曹琥等人,就连东平城知州陶蔚然也赫然在列。
这份名册,详细记载了东海平乱所有功臣的功劳内容。
…………
寒山书院,后山,秦游激动的小舌头都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