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回 南烨井中得玉玺 吕布反叛获赤兔(1)(2 / 2)

数据三国 三卷天书 1330 字 5个月前

魅力:92(+0)技能:名士

将星:543(20)特殊技能:前知五百年、后知五百载、集星、帝宠、威压、房中术

南烨见了李儒和华雄才发现自己的对手已经不再是黄巾军、黑山军这样的乌合之众,而是变成了武力、智力90以上的一流名臣。华雄这样的武将还好说,面对李儒这个比戏志才智商还高的智者南烨心裏是真没底。

李儒、华雄等人也在打量着南烨一行,只见南烨身后四将一个黄脸壮汉,一个黑脸壮汉皆手持双戟,看卖相便知是勇武之人。还有一个白袍小将,一个黑袍将军,长得都英俊非常,一看便知是年轻才俊。李儒微微一笑并没什么表示,华雄等武将则开始用眼神挑衅典韦等人,典韦自然不甘示弱回瞪了过去。

两位刺史麾下武将一见面就互相照眼,气氛一下子便凝重起来。王允担心两边真打起了便劝道:“二位刺史既然皆来护驾,便请仲颖领兵在前,光华领兵在后可好?”

南烨和董卓同时点了点头。董卓下令骑兵后队变前队在少帝车驾之前开路。南烨则命令步卒跟在车驾之后。如此一来两边的人马才算分开,他们两位刺史却都没有归队,而是一左一右护衞在少帝车驾两边,和文武百官走到了一处。

众人护送着车驾浩浩荡荡来到洛阳城下,只见洛阳城外还有一方兵马驻扎。王允、杨彪命袁绍上前打探,方知是并州刺史丁原的营盘。南烨一听丁原之名顿时想起了吕布,心中便开始琢磨该如何去将这位大神的将星取来。

就在百官停下车驾打探的时候,董卓前面开路的西凉铁骑已然进了洛阳城,这让王允、杨彪为首的朝中大臣十分不悦。百官之中的董卓却浑然不觉,只是看了一眼南烨。

南烨此时并没有和董卓争锋的打算,便对史阿道:“你和子龙在城外扎营,位置便选在丁刺史营盘附近。切记不要与丁刺史发生冲突。”

史阿、赵云领命而去,南烨只带了典韦、周仓和一百亲衞护送少帝进城。这让朝中百官对于南烨的印象更好,对董卓更是厌恶。董卓则心中暗喜,觉得只要将南烨、丁原的人马都拦在城外,这洛阳城中便是自己的天下了。

洛阳城经过先前的一番大乱本就行人稀少,此时董卓又领西凉铁骑入城,百姓纷纷逃避,家家关门闭户。昔日繁华无比的洛阳城,如今好像一座死城。

董卓刚刚入城还不敢太过放肆,只是命李傕、郭汜去找城中空地驻扎人马。自己则领着李儒、华雄等人随百官护送少帝进宫。

刘辩与刘协入宫见了何太后又是一番痛哭。两位皇子一边哭着一边将南烨救驾的经过讲了一遍。何太后与百官商议一番之后,决定加封南烨为交州牧,董卓为凉州牧,以谢二人救驾之功。

南烨和董卓都不是傻子,这官儿看似加了一级,实际上与之前的刺史之职也并没太大区别。由此可见,朝中百官还是防着他们这些外臣。

这官大官小南烨并不放在心上,反正日后天下大乱各方诸侯都是自己给自己封官。让他感到欣喜的是另一个消息——传国玉玺丢了。

南烨此次回洛阳特意带了一方假玺,就是想趁乱将传国玺弄到手里。如今机会就在眼前,南烨灵机一动计上心来。

谢过封赏之恩后,南烨出班对何太后道:“启奏太后,微臣是先帝托梦前来护驾,想必是先帝去后魂魄难安。如今宫中失火,又死了许多宦官。臣想在宫中做一场法事,一来告慰先帝在天之灵,二来驱散宫中孤魂冤鬼以免惊扰太后。”

何太后这两天来担惊受怕到了极点,先是丈夫灵帝死了,然后两个哥哥何进、何苗也死了,身边的太监劫持自己之后也都死了,儿子还被太监劫持走了。发生了那么多事,亲眼看着那么多人死去,何太后这些天也是一直在做噩梦。听南烨一说要做法事哪有不从之理?有南烨这个大汉最有名的法师做法,何太后也就安心了。

王允、杨彪等人虽然觉得南烨留在宫中不妥,但也没有太多反对的理由,再加上何太后点了头,朝臣也就一致通过了南烨的提议。如此一来,南烨在宫里可就折腾开了。

如今宫中宦官基本上已经死绝了,南烨便命禁衞采买来香烛纸马等物,然后一处一处的布置做法。嘴裏还念念有词:“吃葡萄不吐葡萄皮,不吃葡萄倒吐葡萄皮……”

那些宫中的禁衞、宫女,根本听不清南烨在念什么,只是觉得南烨法师的法术深不可测。他们哪儿想得到南烨做法是假,找寻玉玺才是真实目的。

之前南烨见过传国玉玺,此时只要使用400星开启的寻宝技能便能轻松找到玉玺的位置。没用多久南烨就在殿南花园一口水井中找到了玉玺,不过他并未声张,而是继续游走于宫殿之中,直到天完全黑下来,南烨才又回到了水井边上。

这口水井的位置很是偏僻隐秘,也难怪宫人遍寻不着。南烨四下张望,周围除了典韦、周仓和自己的法师亲衞再没别人。

南烨对亲衞道:“这园中阴气甚重,我要在此做法,你等守住四周,莫要让人进园惊扰。”

众亲衞领命散到四周把守,南烨取出事先准备好的绳索系在腰上,对典韦和周仓道:“我要下那井中去取一件宝物,洪飞、元福将我送入井中。”

典韦、周仓此时才明白过来南烨做法是假,寻宝是真。典韦劝道:“这井深不见底,法师不如让俺下去,免得有所闪失。”

周仓则道:“法师、师父,还是让我下井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