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回 诸侯联合讨董卓 群雄关前战吕布(21)(2 / 2)

数据三国 三卷天书 1290 字 3个月前

董卓在关上见吕布兵败将其接入关中,又见后有追兵急忙命人放箭。守关士卒得了将令,也不管吕布后队人马尚未入城,便箭如雨下,弓石齐发。

张飞拍马赶到关下,便见关上不分敌我开始放箭,根本无法破关,只得悻悻而回。此战虽说未能擒拿吕布,却将吕布人马斩擒杀了九成,也算大胜。二十三路诸侯再次齐聚虎牢前,南烨、曹操等人一同为刘、关、张三人贺功。

袁绍接到捷报大喜,这回就算袁术不悦也不能再忽视刘、关、张三人之功。于是袁绍出钱犒赏三人,又摆酒为南烨等人贺功。

庆功宴罢,诸侯分麾下寨,每日到关前挑战。董卓见诸侯人马众多,头号大将吕布又败,根本不敢出关,只命关上严防死守,高悬免战牌。

袁绍一连挑战数日不见关上动静便再次聚集诸侯商议对策。孔融道:“董贼多活一日天下都不得太平。如今吕布兵败,正是关上士气低落之时,我等合兵一处,人马数十万,只要一齐攻打,此关可破矣!”

南烨一听孔融这话便暗自摇头,在场诸侯各怀心思,怎可能齐心攻关?数十万人马攻关总要有先有后,不可能一拥而上。谁先谁后便是个大问题。先攻关者损失惨重也不一定能攻破虎牢关,后攻关者则可能坐收渔利,诸侯谁又愿意无私先行?便是南烨自己都不愿意强攻关隘城池,折损麾下人马,更别说私心更重的其他诸侯了。

袁绍见诸侯都不吭气,就知此计不成。他身为盟主表面上可以号令诸侯,决定攻城顺序,可是实际操作起来却有很大难度,派谁先上都不合适。若派南烨、曹操这样的强势诸侯,说不定人家怕拍屁股走人,根本不鸟自己这盟主。若是派王匡、乔瑁这样的小诸侯,其他诸侯肯定会认为自己持强凌弱毫无风度。可是要让袁绍自己身先士卒领兵攻城,他也不情愿。

孔融见无人应和自己面色不悦回了座位。他是孔子的二十世孙,“建安七子”之首。论文采绝对没话说,可是要说察言观色却不在行。而且其人脾气耿直,眼里装不进沙子,是个适合做学问却不适合做官的主儿。他想不明白为何众人分明是来讨贼,可眼见贼人就在关上却都面露迟疑。

曹操有奸雄之资,在场若论揣摩人心,无人能出其右。他见众人沉默不语,怎能不知端倪,便道:“文举之言虽有道理,可是雄关难克,董卓还有十万人马在关上,就算士气低落强攻也难免损兵折将。依我之见还是多造云梯、冲车,器械齐备再行攻关。”

众人闻听此言纷纷点头赞同,袁绍便命众人四散回营准备。至于诸侯是真的准备器械,还是不思进取在营中饮酒作乐他就不管了。如此一来,各营气氛便都有些松懈,唯独南烨、张燕等人营中却加紧了训练,似乎是在准备一场大战。

诸侯在算计虎牢关里的董卓,董卓也在算计虎牢关外的诸侯。李儒见诸侯松懈不思奋进,便知道关下诸侯心并不齐,他又探听到之前袁术断了孙坚粮草,与孙坚有间隙,便想出了一个挑拨离间之计。

这一日孙坚营中有人来报:“关上有一将,乘马来营寨中,要见将军。”

古时交兵见仗讲究两国交战不斩来使,这个规矩一直被沿用到了现代,因为战争中的使节比平时更加重要。使臣带来的很可能是停战投降的消息,若是轻易杀害定有大麻烦。孙坚一听是关上来人不敢怠慢,忙让士卒请进帐中。

孙坚没等多久,便见士卒引领一人进帐。此人长得腰圆背阔,方面、狮鼻、阔口,一副络腮胡鬚,很是英武。孙坚问道:“你是何人?到我营中又有何事?”

那人答道:“我乃丞相麾下李傕,见将军有要事相告,还请屏退左右。”要知李傕有何要事,请看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