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回 匿玉玺孙坚背约 访蛮疆南烨寻蛊(3)(2 / 2)

数据三国 三卷天书 1327 字 5个月前

南烨虽说眼馋,也知道这两个人不是那么好挖的。刘表为了拉拢此二人不知下了多大力气,又给了蒯家多少好处和特权。南烨好不容易铲除了交州的世家特权,可不想为了二人让新秩序倒退回去。这也是南烨愿意启用寒门士子的原因之一。

刘表与南烨见礼之后小心翼翼的问道:“不知法师因何领兵至此?”

南烨道:“董卓无道,火烧洛阳,劫迁天子百姓。曹孟德引兵去追,反而中了董贼埋伏。我救下孟德之后不想错过战机,趁董贼刚刚取胜松懈不备之时复又追击,侥幸一战而胜,救下不少百姓。只可惜让那董贼领兵跑了。眼看数十万百姓无家可归,我便欲将百姓如之前一样迁往交州避祸,途径此地正见两军交锋。敢问适才景升是与何人交战?”

刘表一听南烨只是路过不由松了口气道:“法师仁义果然名不虚传!适才我正与孙坚交战,却也让他跑了。”

南烨作出一副惊讶表情明知故问道:“文台乃是讨贼先锋,与景升又素无仇怨,为何要与其交战?”

刘表解释道:“法师去追董卓或许不知。那孙坚兵屯洛阳,在焚毁宫殿中寻得了传国玺却私藏起来,欲占为己有,图谋不轨。本初这才让我半路截之,非为取孙坚性命,只为寻回传国玉玺而已。”

南烨早知端倪并不惊讶,反而是他身后典韦、周仓面色一变,看二人表情也不知道是想哭还是想笑。他们两个都知道真正的传国玺在南烨手里,而且南烨做法取玉玺的时候还与二人打赌,断言此玺会落入小人之手。

典韦对于南烨私藏玉玺之事本来心存芥蒂,可是后来董卓进京毒杀少帝残暴百姓,典韦便觉得南烨做得没错。与其归还玉玺落入董卓奸人之手,还不如法师自己保存的好。当时典韦、周仓还以为南烨所说的小人就是董卓,今日方知窥视玉玺的还另有其人。或者说天下诸侯都在窥视这国家神器才对。

南烨听刘表说完玉玺之事,回头朝着典韦笑了一下,又对刘表道:“景升听本初一面之词便轻起战端是否过于草率了?万一误会了文台因此而结怨实在不智。”

蒯良在一旁道:“袁本初有孙坚士卒和诸侯为证,再说孙坚行止可疑,又阻人搜查,分明心虚。玉玺十之八九便在其手中,法师莫因与之交好便受其蒙蔽不分善恶。”

刘表一听蒯良言辞激烈,就知道他是因为放跑了孙坚而生气。要说这次南烨并未出兵相助孙坚,按理怪不到南烨头上,不过若说与之无关也不对。刘表为人宽厚大度倒是可以不怪南烨,蒯良和众将就难免将孙坚逃跑一事怪到南烨头上了。

刘表瞪了蒯良一眼对南烨道:“法师勿怪!子柔所言虽不中听,却也是实情。法师若再见孙坚还是劝其交出玉玺,免得因一件宝物失了大义,做出叛逆之举。”

南烨也知道这次自己的出现搅了刘表布局,便赔礼道:“景升之言乃是忠义良言,若我见之,必劝其归还国宝。”

蔡瑁在一旁道:“法师想得也太简单,若相劝有用,我等也不必用兵了。法师若真有意,不妨我等合兵一处同讨孙坚。”

南烨摇头道:“不妥!不妥!这战端一起死伤的还是士卒百姓。国宝再重,重不过生灵性命。为一死物让百姓蒙难,我于心不忍。何况诸侯盟会之时,我已然与众人约定互不攻伐,保衞天下商旅百姓,如今又岂能出尔反尔?景升不信,有盟约在此,你且看便是。”南烨说罢便取出一摞盟约交个刘表。

刘表取过一一过目,果然二十余路诸侯皆与南烨单独签订盟约,其中包括了互不攻伐,保护镖局等内容。蒯良见了这些盟约也是心惊,由此可见诸侯虽推举袁绍为盟主,不过南烨法师的力量也不可小觑,没有一个诸侯敢驳南烨面子。

看罢盟约刘表道:“法师仁慈!重百姓而轻至宝,我不及矣!此约甚好,不知表能否有幸与法师盟誓立约?”

南烨短期内也不想与刘表发生什么冲突,而且刘表的荆州正好是交州的屏障与缓冲地带,结盟利大于弊。于是便道:“固所愿不敢请耳。”

刘表见南烨答应大喜过望,他和南烨既有交情,又十分敬畏南烨,丝毫没有与南烨交锋的打算,也没有那个胆量,十分痛快的便与南烨签订了盟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