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七回 南孙刘分取三州 司马懿计屠皇室(6)(2 / 2)

数据三国 三卷天书 1544 字 5个月前

曹彰到许昌这么久,还没见李儒动用过城中百姓守城,当然李儒想用也没机会,在霹雳车对轰的情况下,就连正规曹兵都不用上城防守。曹彰这是第一次出征,对于民兵的了解有限,他听李儒的意思好像认为这些民壮才是左右胜负的关键,有些不屑道:“区区百姓能有多少胆量?文优先生还是命其守城为上,我等八万大军足矣扫平南烨三万士卒。”

不等李儒解释,夏侯尚便道:“交州士卒乃天下精锐,不说以一当十也可以一敌二,城中八万士卒并非必胜。殿下可知城中精壮百姓又有多少?”

曹彰摇头道:“这却不知。”

夏侯尚看了一眼李儒,见李儒点头便道:“城中民壮一十五万,虽无甲胄,却有刀枪。文优先生能保许昌多年无事,城中民壮出力不小,农闲时节皆与士卒一同训练,与我军士相去不远。若能得此助力,南烨一战可擒矣。”

闻听此言,不光曹彰倒吸一口冷气,便是不知情的邓义、牛金也都惊叹连连,没料到城中民壮的数量堪比正规军。只有夏侯德面色如常,显然同夏侯尚一样早知此事。

曹彰惊讶之后便是大喜,八万正规军加上十五万民壮便是二十三万,而南烨的兵马不过是个零头,此战岂有不胜之理?

绝对的人数优势并不能保证必胜,以少胜多的战役不胜枚举,因此李儒决定一同出城,免得几位将军中了南烨之计。而且李儒还有一层考量,就是队伍之中一旦出现分歧,身份特殊的曹彰和官职较高的夏侯尚很可能谁也不服谁,也只有自己才能令他们全都听令。

曹彰等将刚要下殿召集士卒、民壮,便有一个士卒入殿报道:“城外三处营寨皆燃起大火!”

殿中众将闻言面面相觑,不明白为何兵马还没离城,南烨营中便着起火来。只有李儒一拍桌案道:“不好!南烨要撤军。快,快去调集军马。”

二十三万大军调动起来绝非一时半刻,何况其中还有训练不精的民壮。等大军集结离城的时候,天色已然微微放亮。李儒出城之后才发现,起火的并非三家营盘,而是营盘前的霹雳车,空气中弥漫的麦香说明有不少粮草也同霹雳车一起付之一炬。这让众将更加确定了南烨撤军的决心,因为这说明南烨走的匆忙,连营中放火的时间都没有,只来得及烧毁不便携带的战略物资。

曹彰看着烧成黑炭尚未化成灰烬的一架架霹雳车问李儒道:“文优先生,南烨已然走远,我等还追不追?”

李儒眯着眼睛道:“追!南烨大军已然北上,南方豫州又是刘备地界,他烧了粮草能退往何处?我观南烨是假意退兵,要趁我等北上救援之时去而复返来袭许昌,这才没烧毁营盘。”

众将闻言纷纷点头称是。李儒命曹彰领兵三万为前锋。五万正规军与十万民壮混编为中军,由李儒、夏侯尚坐镇。牛金统领五万民壮为后队。二十三万大军浩浩荡荡沿路往南而行。

曹彰身为前锋责任重大,除了修桥铺路,还要探查敌情。曾被南烨打过埋伏的曹彰十分小心,将探马派出老远,山林高地一一搜索,一面追踪南烨行军痕迹,一面探看是否藏有伏兵。

曹军行出数里,便有探马回报,发现南烨细作从林中向南而逃。曹彰闻报急忙告知李儒,李儒笑道:“由此可见南烨尚未走远矣!我等继续向前便是。”

曹彰又往前行,只见道路渐窄,忽然探马浑身带伤回报道:“前方有交州骑卒数百阻住去路射杀我军探马。”曹彰闻听又来报告李儒。

李儒笑道:“南烨步卒离此不远,骑兵阻路乃是拖延之计,你等继续向前,多备长枪大盾,小心防备便是。”

曹彰依计向前,果然望见前方一队骑兵拦路,为首一将白马银枪,正是劫寨时在吴军营中遇到的张白骑。

张白骑见了曹彰打马而出道:“曹彰小儿,可敢与我一战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