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外传来吆喝小吴的声音。
“嘿,是去救场吧,我还不知道你?”
钱书记拿着报告站起来,随后走到一旁,看着墙上的地图。
作为西北开荒的书记,这广袤的西北有多大他最清楚。
“这么大片的地方,要是都种上玉米,那能上交多少粮食啊。”
钱书记默默的计算着,脸上时而浮现兴奋的神情。
“不过,为啥叫血玉?”
“叫盐玉多好啊!”
......
四九城,夜晚。
天桥剧场。
安稳的社会环境,让人民在填饱肚子的时候,开始对文化生活生出渴望。
社会的进步,文化的传播和文艺的多样性如雨后春笋一般冒出来。
而在“双百政策”推出后,四九城作为曾经曲艺云集的地方,在这时也重新恢复活力。
戏台上,锵锵锵的声音不断,两人表演着昆曲,下方不少人坐在桌前,仔细品味。
如果细心查看,就会发现周围不少人在警惕着。
正前方的桌子上,三个老人坐在那里欣赏着舞台的表演。
“你们俩啊,就得出来放松放松,整天坐在办公桌后,人都得病了。”
坐在中间的老人手上照常捏着没点燃的烟,笑呵呵的对身前两人说着。
左手边的清瘦老人和右手边的斑白老人对视一眼,都露出无奈笑容。
他们俩手上一堆事,不论是国内的还是国外的,尤其是北边联盟,针对性的措施正在慢慢进行。
“难得半日闲,听听这昆曲,倒也好放松放松。”
斑白老人笑着顺道,手上还捏着两颗花生。
“你们倒是放松了,我这可是忙喽!”
清瘦老人说着,随后也不管中间人的嘟嘴,径直开口。
“北边已经开始播种了。”
“根据消息传来,那大型机器一开,哗啦啦一大片地很快就种上了。那速度可是不慢,啧啧。”
说起北边联盟的事,两人也将目光从舞台上移过来,对视一眼,随后笑道。
“有些期待啊!”
“哈哈…”
恰在此时,舞台上抑扬顿挫的唱声传来。
“俺曾见,金陵玉树莺声晓~~”
三人闻言,又是对视一眼,而后又是齐齐笑起来。
就在这时,一名青年快步从外面走进来,在两名警卫上前检查后,青年走上前,来到清瘦老人跟前。
“首长,这是下面同志调查结果。”
说着,青年将一份报告递到跟前。
桌前,另外两人目光都在舞台上,对这文件根本不上心。
清瘦老人接过后,青年便转身离开。
随后,老人一张张看过去,上面的内容扫过,脸上的严肃渐渐化开,露出笑容。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喜欢四合院里的读书人请大家收藏:(www.zhaozhi.us)四合院里的读书人枣子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