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那,咱们就解决问题。”
说着,杨小涛走到黑板前,“操作困难。那么我们需要操作什么?或者说,我们需要用到什么机器?大家知道吗?”
周围人互相看一眼,都是摇头,张红贤解释道,“杨总,我们不知道用什么设备。”
“嗯,大家看看,我们连什么设备都不知道,就在这里说设备操作困难,这是不是太武断了?”
张红贤低下头,心理有些虚。
他们,只是听别人说的啊。
“所以,事情不亲自试试,不亲自看看,怎么知道不行?”
杨小涛说着,在操作困难后面写上仪器设备四个字。
“那么,仪器设备怎么来?”
众人再次哑口不语。
“杨,杨总,我那同学,就在四九城,我可以找他问问。”
“好,不过不是找他,而是将他请来。”
“是!”
“这件事,今晚就去办,明天把人给我请来。”
“是。”
“好了,仪器设备暂定。”
“那接下来,安全问题。”
杨小涛抱着胳膊,“张工,你觉得安全存在哪些问题?”
“杨总,就是氧气吹入的时候,容易出现爆炸和溅射的问题。”
“嗯,这确实是个隐患,有没有办法解决?”
杨小涛环顾四周,众人沉默。
突然有个人举手,是个老工人。
“这位同志,请说。”
“领导,我们在家里用鼓风机,那东西不就是往里面吹气的嘛,大不了做个大风箱。”
“嗯,是个办法。还有吗?”
杨小涛在黑板上写下风箱。
“那个,还可以用管子连通,只要氧气罐子不靠近就能行吧。”
“管子!”
“对,用耐高温的管子,应该可以。”
仿佛打开了话匣子,周围你一句我一句的说起来。
杨小涛觉得,这管子的方法不错。
“安全问题不是小事,但我们可以尽可能的考虑全面,避免问题的发生。”
......
傍晚时分,杨小涛看着黑板上写满的字,自己都无处下笔了。
“同志们,看看,这就是碰撞后的结果,无处下笔,思路太多了。”
夕阳的余光透过窗户照进来,众人眯着眼睛才能看清楚黑板上的字,但每一个人,都觉得,心理的那条路,突然亮了。
杨小涛拿起黑板,跳上舞台。
“同志们!”
声音洪亮,周围人立刻静下来。
“我来做下最后的总结。”
“这,氧气顶吹转炉技术,并不是新技术。”
“在西方,在北方,十年前,他们已经用上了这项技术。”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喜欢四合院里的读书人请大家收藏:(www.zhaozhi.us)四合院里的读书人枣子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