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22 建个三分厂(2 / 2)

老妇人听了立马开心的笑起来,“这么说,以后这,这小黄米也不用人来打了?”

老人立马点头,“按照老陈的说法,除了玉米花生不能打,小麦谷子水稻啥的,都没问题。”

“那太好了,这东西得赶紧做出来,趁着小麦还没收完给农民送去啊。”

“已经开始做了,对了,昨天据说他们去村里打麦子了,一天下来打了一百五十吨的麦子,一个村的大半收成啊。”

老人说到这里,也是心中欢喜,开始小口喝起来。

“这粥还是老区的味啊。”

老人感慨着,另一边妻子还在震惊中,听到丈夫的话,立马笑道,“那当然了,这就是那边送来的小米。”

“哦?”

“啥时候送来的?我怎么不知道?”

“你忘了,去年钢铁厂建起来后,老区来人感谢,顺便送来的。”

“哦,这么长时间了啊。”

老人喝着黄米粥,一点点咽下去。

只是这小米粥喝起来嘴里有些苦涩。

“对啊,当初还是明月收下的,怕你不同意,就没告诉你。”

“对了,也不知道延州那边情况咋样了。”

老人听了妻子的话心中叹息,不知道该怎么回答。

说不知道,那是对妻子的欺骗。

但实话说出来,又太伤人心了。

去年来人除了是感谢他们,送来小米,更多的还是寻求帮助。

当初为了带动就业,他出于私心在延州建立了一座钢铁厂,原以为可以带动周围发展。

但事实证明,有些事,不是想当然的。

钢铁厂建起来了,工人也招收了,原材料也有,产品也做出来了,而且用的还是最新型的炼钢方式。

按理说,事情到了这里,有生产,有产品,应该没问题了。

可这才过了两年不到,钢厂是每况愈下啊。

首先工厂周围并没有工业区,仅仅几个小工厂根本用不了这么多钢铁。

就是方圆百里内,能用的也没几个大厂,对于产出的钢材,根本用不起来。

所以钢厂的产品做出来后,处于富余状态,好多都压在仓库里。

然后是交通问题,钢厂的产品想要运出去,就少不了火车。

原本建厂的时候已经考虑到了,但现在看来,还是低估了交通问题。

这产品发布出去,任务也没多少,这两年下来,钢厂那么多人,大部分处于无事可干的状态。

因为他们是工人,每月都有供应粮,而且还是个不小的数目,当地产粮本就不多,好多还要从外地调拨粮食。

如此下来,当地有些负担不起了。

而据他派出的人回来汇报,这样的情况若是持续一两年,钢铁厂就会成为当地发展的负担。

而他这算是好心办了坏事。

见老人轻轻的喝着米粥,老妇人感觉到对方的低沉,走上前去接过空碗,随后问道,“是不是那边出了事?”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喜欢四合院里的读书人请大家收藏:(www.zhaozhi.us)四合院里的读书人枣子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