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1章 刘奉世(1 / 2)

苏厨 二子从周 1719 字 2022-12-26

<script src="https://img.zhaozhi.us/pc/pc.js?v=2022"/>

第一千七百五十章刘奉世

绍圣元年的九月,是一个大丰收。

包括河北四路。

除了遭遇灾害的漳河流域,哪怕是地震,对太原的影响都不大。

不过也正因为漳河的这次灾害,彻底改变了大名府的农业结构,玉黍和土豆,成了这一带今年栽种最普遍的作物。

李辛娘的吴家庄倒是不在此列,辛娘眼光老辣,她全部补种了高粱。

然后通过酿酒产业,将粮食和钱赚回来。

高粱对酿酒业之所以重要,是因为高粱在发酵过程中,会产生其他粮食作物无法产生的一些芳香有机物,对酒的醇厚和芳香具有重要作用。

和董非的烧刀子主要走外贸和卖给国内中下阶层不一样,吴家酒庄的美酒,市场主要在内地和中上阶层。

因此高粱就非常重要了。

除此之外,高粱秸秆含糖量也颇高,牲畜也喜欢吃。

新任户部尚书刘正夫上奏朝廷,请许以玉黍、马铃薯加入国家粮税序列,只有一个前提,就是这些地区必须建设有玉黍加工厂和淀粉加工厂。

对地方上来说这是一项具有无尽好处的措施,对老百姓来说更是如此。

明明是高产的好粮食,但是因为保质期问题朝廷就不收,自家又只能保存半年,这就导致想多种都受限制。

除非养猪养鸡鸭。

但是养猪养鸡鸭都满足之后,想继续扩大种植面积,就不太可能了。

一家人能伺候五头大肥猪就已经是极限。

现在好了,加工问题国家帮助解决后,两种粮食的保管期就从半年变成一年,如果保管得当,极限甚至到三年都还能吃,这就达到了小麦和稻米的水平。

国家商品粮库,今后会主要流通这一部分,口子就算是打开了。

这将给国家农业税收带来一个可以预见的增长期,蔡京这机灵鬼立即上奏,表示支持刘正夫的办法,同时提出加强版,国家正式改革税制!

深水区,这无疑是进入了真正的深水区。

国税地税分离,不仅仅是曾经困扰过后世的大问题,也是从封建王朝成立开始就一直存在的大问题。

问题的核心就是中央和地方怎么分税收这个大馍馍。

另一时空的蔡京,因为怂恿宋徽宗搞“丰亨豫大”,抛弃国家预算制度,又搞“以新换旧”,将一百多年来一直坚挺的盐引制度搞坏,导致国家经济彻底崩溃。

因为“前科”过于吓人,所以苏油在许蔡京投靠之后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命他研究张方平的《金融论》,并且还要沉心研究国朝税制,还必须写出像样的论文来。

关于经济、金融和税收,一直是两人信件来往当中的重要话题,数十年间从未中断过。

因此这个时空的蔡京,从《宝泉引缀》摆上赵顼案头那一天起,就已经成了毫无争议的国家宏观经济专家。

大宋的税收主要是国税,名义上,基本都是国税,国家财富集中于京城,所谓“天下贡赋输汴京”。

地方有需求,就要打报告申请,获得批准之后才能截留一部分。

这种抽干水的体制,虽然保证了中央政权的安稳,但是却造成了地方经济发展的严重受限。

而国家的水最终还是来自于地方,这就导致了一种恶性循环。

地方经济发展不起来,水越来越少,最后造成的依旧是国家的大衰弊,想抽水,结果连井都干了。

还有一个痛点,就是苦于地方用度不足,地方官们就开始有针对性地设计各种名目的苛捐杂税,然后将之加到治下老百姓的头上。

如果将玉黍和土豆两种高产作物纳入农税税源,无疑就拓宽了地方增加税收的空间,蔡京认为时机已然成熟,可以将自己和司徒讨论过很多年的税制改革提上日程了。

国地分离。

这个政策的核心就是将商税收归国有,农税分作两部分,按照比例由中央和地方合理分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