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烧钱(1 / 2)

隋末扬旌 陈证道 1559 字 1个月前

大业十年的春天如期而至了,几场绵绵的春雨过后,地底下的草芽又冒了出来。草原返青了,御风马场也迎来了今年出生的第一批马崽子,每到这个时候,马场是最忙碌的,所有人都如临大敌,不敢有丝毫懈怠,因为马崽是重中之重,这就好比庄稼人春天播的种子,关乎以后全年的收成,一旦出了问题,必然会影响收成,甚至是颗粒无收。

这个时候,哈赤当初送来的五十名楚里部女子便发挥作用了,作为游牧民族,给马接生仿佛就是她们的天赋技能,而且她们也把马崽出生当成是一件非常神圣的事,母马一般会在晚上产崽,这些女子可以连续几个通霄不睡,跪坐在母马旁边虔诚地等候马崽的降生。

所以,当母马群开始密集生产的时候,这些楚里部的女人往往一个个累成皮包骨,连高不凡见了都为之动容,特意吩咐夏财神不要在伙食上亏待她们,要保证这些女人每日都能摄入充足的营养。

一般情况下,一匹母马长到十八个月就能正常怀孕了,也就是一岁半左右,从怀孕到生产需要十一个月,而马群的发|情期一般在每年的三到六月份,所以第二年的二月至五月是马崽的密集出生期。

不过,如果马崽出生得太过分散,管理起来也会太过麻烦,不利于大批量养殖,所以御风马场的公马和母马平时是分开的,等到了发|情期再混在一起交配受孕,这样便能做到马崽的定期密集出生,方便大批量养殖。

今年这一批马崽顺利出生,意味着御风马场终于走上了正轨,进入了良性的循环,这样就能做到每年源源不断地出栏成年战马,无论是收缩产量,还是扩大产量都能做到自主控制,当然,如果要扩大养殖,必须还得考虑到牧场本身的承载能力,毕竟牧草的生长需要时间。

御风马场方圆十几里,年出栏三千头战马是绰绰在余的,目前的养殖规模只有两千匹左右,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不过饭要一口一口吃,毕竟养马也是要成本的,扩大产量还得考虑效益问题,否则会亏到内裤都不剩。

经过又一年的建设,黑石山的主体建筑已经完成了,外围的护城沟也全部完工,就连围墙也砌起了两米多高,这玩意可是极烧钱的,高不凡看过夏财神的账本,目前花在城墙上的银子已经超过了马场的主体建筑,达到了让人咋舌的两万两银子。

不过,安全是无价的,马场是根本的根本,是高不凡目前唯一的稳定的收入来源,说句通俗的,吃肉还是吃糠,全靠这座御风马场了,没有了这项资金进账,别说幽燕铁骑了,高不凡只怕连一千私兵也养不起,所以城墙花多钱少都得建起来,以确保御风马场的安全。

此时,御风马场的书房内,高不凡正在看着账本发呆,平时总是笑眯眯的夏财神,此时却臭着脸,反倒是平时总黑着脸的魏征在淡定地喝茶。

去年从楚里部斩获的牛羊,目前几乎卖光了,而马匹总共卖出去八百匹左右,均价八十两,去年底又上交朝廷一千五百匹,每匹作价五十两银子,合计去年一共收入二十六万两银子左右。

毫无疑问,这是一批巨款,但是开支也相当巨大,建马场目前已经花去近五万两,除去窦线当初给的两万两软饭钱,还多搭进去三万两;购买豆料、日常生活开支、马场员工的月钱等等,加起来也花费了近两万两,也就是说,去年一年的开支差不多七万两,总共结余二十一万两。

换言而之,高不凡手头上目前还有二十一万两,乍一看,巨富啊,可是别忘了这些钱绝大部份都是去年发的那笔横财,要是没有楚里部的那次斩获,高大少目前已经是严重负资产了。

接下来要花钱的地方多着呢,第一要务是保证马场的正常运作,三万两银子打底吧,因为今年扩大了养殖,也增加了人手;第二就是招募私兵,高不凡打算把鹰扬府的兵员扩大到两千,其中一千是朝廷发饷的,剩下的一千私兵得由他自己掏腰包,按每月二两银子计算,一千私兵一年得花费两万四千两,这还只是粮饷,还有保养兵器和军马的饲养等,三万两起步吧。

这样一算下来,开销已经高达六万两,马场的城墙还得往里砸钱,两万两怕是要吧,这就八万两,最烧钱的还在后头呢,那就是承诺给徐世绩的幽燕铁骑。

高不凡专门让魏征计算过了,培养一名铁骑兵,连人带马,加上兵器和甲具,两百两银子起步吧,也就是说,一支一千人的铁骑兵,就得花费二十万两,这还只是装备上的花费,还没算人和马的粮饷,骇得高不凡差点当场去世。

铁骑兵真的太烧钱了,难怪朝廷的兽纹(铁)具甲骑兵那么少,据说历史上李世民的玄甲铁骑也只有三千,而且凭着三千玄甲铁骑横扫十万大军。

所以说,高不凡现在账上结余的二十一万银子看似很多,其实却是不怎么经花,也难怪夏财神会黑脸的。

此时,只见魏征放下茶杯道:“高郎将,徐懋功的铁骑鄙人不管,但是鹰扬府五百私兵这个月的粮饷却必须得发了。”

话说自从徐世绩来了御风马场之后,高不凡便把魏征调回鹰扬府当亲随谋士了,这段时间都是老魏和尉迟敬德两人负责募兵,如今鹰扬府的总兵力已经达到一千五百人,其中五百人得高不凡自己发饷,每月两千钱,也就是相当于二两银子左右,相当优厚的待遇,否则也不可能这么快招到人。

高不凡点了点头,五百人的粮饷他还出得起,现在头疼的是徐世绩的铁骑,当初夸了海口,现在若拿不出钱来岂不尴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