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新平的家就在王府井大街旁边的一条小巷子里。
是一个独门独户的小院。
院子不大,但是收拾的很别致。
张俊平敲门进去。
“哎呀你这个小张,让你来家里吃饭,是让你见见你师娘。谁让你带这么多东西啊!”看到张俊平大包小包的拎着东西,吴新平埋怨道。
“师父!这是我的束脩之礼。因为时间紧,季节不对,找不齐六礼,所以我只好效仿古礼。还请师父收下!”张俊平拿出十条腊肉双手捧着,恭恭敬敬的递给吴新平。
束脩之礼出自于孔子的论语。
子曰:“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意思就是:你主动给我十条干肉作为见面礼物的,我就会认真教诲,绝对不会推诿不教。
这裏说的干肉,指的就是猪肉腊肉。
猪肉在古代是贱肉。
以猪肉腊肉作为礼物,是非常不值钱的礼物。
孔子的意思就是,哪怕你拿着不值钱的礼物来拜师,我也会认真教你学问。
这裏体现的就是孔子有教无类的博爱。
孔子的学说,孔子的精神都是好的,只可惜被后入肆意曲解。
先是变成了封建王朝巩固统治的工具,后来又变成儒家传人糊弄皇帝,愚弄百民工具。
这世界上要是有鬼神的话,孔子一定会从棺材里蹦出来,一泡尿把曲府淹了,淹死这群不孝后辈。
早知道,当年就该直接喷到地上。
扯远了。
不管之前是不是情愿,既然已经磕个头,拜了师,那就必须要认真对待。
该有的师徒之仪不能乱。
“好,好!这束脩为师收了!”吴新平开怀大笑着接过张俊平的腊肉。
“那你这些又是什么?”
“师父,我第一次登门拜见师娘,总不能空着手吧?这些是我送给师娘的礼物。”张俊平笑着解释道。
这时,一位四十岁左右的妇女,从厨房走出来,看到张俊平,笑着问道:“你就是老吴新收的徒弟小张吧?快屋里坐。菜马上就好了!”
张俊平看向吴新平,用眼神询问这位是谁。
“哦!小张,我给你介绍一下,这就是你师娘!”吴新平笑着给张俊平介绍道。
“师娘好!徒弟给您磕头了!”张俊平忙跪下,恭恭敬敬的磕了三个头。
“哎!好孩子,快起来!快起来!”周玉臻激动的眼圈发红,连忙上前拉起张俊平。
老夫少妻本来就会遭受。
一些非议,加上她的身份又有些尴尬。
认真计较起来,周玉臻是吴新平的学生,曾经跟着吴新平学习绘画。
不过不是徒弟,只是相当于家庭教师那种。
建国前周玉臻家里还算是比较富裕,所以请吴新平到家里教授子女国画。
结果,两个人看对了眼,愣是冲破世俗的阻挡,结为夫妻。
虽然那个时候,吴新平的原配已经去世好几年,可终究还是有一些不太好听的话。
对吴新平的影响也很大,不然以吴新平在艺术上的成就,还有他的身份地位,岂会窝在画店里当个店长。
BJ画院的荣誉院长,也是近几年才有的一个荣誉称号。
也因为这件事,吴新平的其他徒弟,对这个师娘,多少有些怨恨。
三节两寿的师徒之仪,也只是保持着面子上过得去,甚至有人干脆变成了三节一寿。
聪慧的周玉臻怎么感觉不到,但是所有的委屈只能往肚子里咽。
如今,张俊平恭恭敬敬的给她磕头,行师徒之礼,让周玉臻的心瞬间有些崩溃。
激动,高兴的。
“你快和你师父去屋里坐,我还有一个菜,马上就好!”周玉臻说着就跑进了厨房。
张俊平有些纳闷,这个师娘有些不对劲啊!
他看到了,周玉臻转身瞬间流下来的眼泪。
不就是磕头行师徒之礼嘛?至于这么激动?
“小张,跟我进屋吧!今天我高兴,咱爷俩好好地喝两杯。等过几天,把你师兄师姐们一起叫过来,你们认识认识。”吴新平拉着张俊平的手,往堂屋走。
“年后,我再找个机会,正式对外公布,你是我吴新平的关门弟子。”吴新平高兴地说道。
这是告诉张俊平以后在师门的地位。
徒弟里,比较受关注的有两个,一个是开山大弟子,一个是关门弟子。
开山大弟子和关门弟子,这都是衣钵传人。
“师父,正好年后我打算把全国有名望的艺术家都邀请到BJ来。搞一个座谈会,共攘盛举。到时候,你再把我介绍给大家。”张俊平笑着说道。
“你打算以什么名义搞座谈会?”吴新平已经习惯了,这个徒弟经常会做出一些惊人的举动。
“等到市里批复了咱们的计划之后。
藉着画店改组成艺术品公司的时机。
搞一个座谈会,邀请全国知名艺术家,共同商讨如何把东方传统文化推广的西方去。
如何振兴国画,推广国画。
您看看现在央美的情况。
三吴之中,吴作人师从徐悲鸿,可是主修的是油画。
吴冠中更不用说了,师从林风眠,毕业于巴黎美术学院,学的就是油画。
稍微年轻一些的教授裏面,比较出挑的靳尚谊,也是搞油画的。
整个央美,都快变成西方画院了。”
张俊平说着,忍不住摇头叹息道。
“嗯,你说的这些,我又何尝不知道。这不是一天两天就能改变的。我记得你那个计划书里,提到过市场培育,艺术家培养。你搞这个座谈会,是不是就是为培育市场做准备?”吴新平微微点头,然后笑着问道。
经过这几天的接触,吴新平也看出来了,自己这个徒弟。
干事,看似激进,实在是稳妥。
他每一步都是在铺垫,再铺垫,稳扎稳打,直到最后无声无息的取得成功。
“对,就是为了培育市场做准备。我要培育的市场不在国内,或者说,市里让我来,也不是为了国内的艺术品市场。我的第一个目标是香江。我打算选一些艺术家和艺术作品,到香江去做宣传,做展览。”张俊平毫不避讳地说出自己的打算。
“你打算怎么选?”
“签约!愿意和我们签约的艺术家,我们会重点推广。”
“那不愿签约的怎么办?”
“暂时没有办法,尤其是像您这个年代的,在国内已经成名,甚至在国际上也有一定名望的。我能做的就是尽可能多的收集他的作品。然后再进行推广。”张俊平很坦率地说道。
“你小子!”吴新平自然明白张俊平话里的意思。
尽可能多的收集作品,就是为了在推广之后,保证利益最大化。
不然,自己手里没有几幅作品,费一番力气,把人推出去了,人家成名了,作品大大的升值。
这种冤大头的行为,张俊平肯定不会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