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ript src="https://img.zhaozhi.us/pc/pc.js?v=2022"/>
北龙的山势巍峨雄壮,出昆仑山向东,南山、中岳绵延纵横,众山环拥相抱,形成一系列进龙、福龙佳地。山侧之西水入龙门西河,山侧之东水入幽州东流至海。北邙山就是南山余脉,故而风水极佳,引得历代帝王将相在此修筑陵寝。
如果将北龙看作一条走江入海的巨龙,那么龙尾在昆仑,龙首在东海之滨的渤海府,五行山是逆鳞,帝京城刚好是点睛位置。
当年大魏太宗皇帝修建皇城,由当代地师亲自主持,又有近百名堪舆高人从旁协助,使得整个皇城成为帝京核心,如果说帝京城是为北龙的龙眼,那么皇城就是瞳孔。将帝京城外两道合围圈的山水灵气尽数汇聚于此。以此构建大阵,若能完全开启,便是二劫地仙也无法抵御大阵的磅礴威力,不得不退避三舍。
不过这阵法也有缺陷,只能阻挡与天道生出感应之人,也就是天人境修为以上之人才会受到大阵的限制,其他人则不受限制。
换而言之,此等阵法只能用来防范宫廷政变,若是人家的大军堂堂正正攻入帝京城内,断绝皇城内外各种联系,此阵便会不攻自破。更何况五行山和渤海府的形势更为艰难,很有可能会先帝京城一步陷落,所以儒门不能依靠此阵来抵挡辽东大军,反而还要御敌于帝京城外。
儒门的难处是只有龙老人一人,可道门却有李玄都、秦清两人,上次一对一的情况下,龙老人和李玄都打了个两败俱伤,这次如果是李玄都和秦清联手,就算龙老人手中再多出一件仙物,也很难抵挡了,除非龙老人能够跻身一劫地仙。&#29306&#22914&#32&#122&#111&#110&#103&#121&#105&#119&#120&#46&#99&#111&#109&#32&#29306&#22914
这种颓势并非一两日之间形成的,其实早在心学圣人的时代,便有了此等苗头,只是心学圣人神通广大,以一己之力强行镇压道门。待到心学圣人离世之后,道门又陷入内斗之中,可以说张静修、徐无鬼等人都是因为内斗而离世,如果道门能够万众一心,那么今日来到帝京城的就不是只有两人,而是六人。
其中道理,也很简单。
一是儒门作为天下共主的时间实在太久太久,过于安逸,内部难免腐化,新人和年轻人难有出头之日,如同一潭死水,不是一位圣人就能扭转。反而道门内部一直处于极为激烈的竞争之中,不断有老人死去,不断有新人出头,好似活水,人才辈出。
二是农事的进一步发展,此乃包括地师徐无鬼在内的历代道门高人有意推动。水稻产量较前有了提高,一般稻田亩产二石到三石,有些地方甚至能达到五、六石。又有玉米、番薯等高产作物自海外传入。玉米又称玉蜀黍,种植已达十余州,番薯又称红薯,俗称地瓜,产量很高,每亩可得数千斤,所以传布很快。之所以如今饥荒遍地,流民无数,是因为战乱和苛政的缘故,与气候和种植关系不大。
除此之外,棉花等作物的种植已遍布于天下,地无南北皆宜之。江州的松江府以及中州、直隶、齐州、晋州、秦州的一些地方,棉田不下百万亩。
在此种情况下,商贸得到极大发展,远胜历朝历代,海贸因此而兴盛,大量白银流入,使得白银逐渐取代了铜钱,成为主要货币。大魏朝廷的税收也从过去的几百万两白银变成如今的数千万两白银。
在此过程中,儒门并没有什么动作,道门反而抓住了以海贸为主的商贸机遇,自身得以壮大,清微宗、补天宗等宗门一跃成为富可敌国的豪强。有了钱,便能聚人,便能成事。如果秦清一穷二白,凭什么经营辽东?大魏朝廷变成如今局面,财政崩溃就是首要原因。
正因如此,世间英才不断流入道门,又因道门内部的激烈竞争而得到磨砺,于是涌现出了一大批人杰,反而是儒门在吃完心学圣人留下的老本之后,墨守成规,故步自封,方才导致了今日的青黄不接。
究其原因,世道发展引起的种种变化,才是真正的大势所趋。
徐载元全军覆没之后,景修大军一路畅通无阻,攻至帝京城下。三大营龟缩城内,严守不出。
秦襄与赵冰玉两军对垒,李玄都率领道门之人继续北上帝京。汜减 75zhong wen.com 汜
此时帝京城戒严,城门关闭,隔绝内外。帝京城外的玉青园又空了出来,李玄都等人还是落脚于玉青园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