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四章 恶战连连(1 / 2)

太平血 不开心的橘子 1567 字 3个月前

和春收拢败兵之后,又问了一遍向导,得知通往上海县城只有从蕴藻浜通过,但蕴藻浜对岸已经有长毛守住,而且火器众多,蕴藻浜河湾港汊又多,很不好突破。沉思片刻后,和春咬牙命人飞报广东水师陈国泰,命令他率领水师战船逆流而上进入蕴藻浜的内河河道应援,和春相信只要有水师助战,蕴藻浜南岸的长毛是低低不过的,而且蕴藻浜内河是上海城郊除了长江、黄浦江以外为数不多可以通航大型货船的河道之一,就算中型的红单船前来,也一定可以通行其上。

得到和春的将令之后,陈国泰等广东水师将领分为了两派争论起来。一派是以赖镇海、李新明为首的,他们认为红单船最好不要进入蕴藻浜,那里虽然说也能通航大货船,但毕竟不像黄浦江这般宽阔,一旦遇袭船队难保。另一派的陈德麟、叶常春则认为当下该全力配合陆师进击上海,只要打通上海水、陆通道,援兵能够进入上海,那就能完成朝廷旨意,要是磨蹭日久,难保苏州那边不会出什么意外,要是苏州失陷,长毛抽调更多兵力来援上海,那救援上海之事就更加遥遥无期了,届时只怕朝廷怪罪。

陈国泰最后决定派叶常春领十艘红单船和二十艘快蟹船辅以若干沙船、舢舨、进入蕴藻浜水域应援陆师。

再说另一路清军两千余人登岸东炮台后便挥军直扑高桥,太平军陈知命部在高桥外围亲为指划,用板门、椽木、磨盘、酒坛、箱柜、窗棂等造起营垒,又用树木、酒坛、瓦罐等物伪装成大小炮位,迷惑敌军。营垒内堆土包,外壅杀土,厚七尺,共三层,第三层始用枪炮,建造坚固、炮打不倒。环营开有六门,周围挖了深宽各七尺的护营河,引江水于内。河边栽插竹签,埋设地雷。

陈知命将主力八百余人屯驻高桥外营垒之内,在高桥与黄浦江沿线间的范家宅、南村、北村、凌桥村、顾家宅、北杨家宅等村落、屋舍建联络小营八座,各有百余人守互为依托。清军靠着江内红单船火炮威力,猛攻沿江几座小营,陈知命留在小营内的百余人人少,躲避容易,损失不大。炮火过后,清军两千余人环攻南村、北村等地。清军轮番上阵,但无奈太平军守御凶悍,红单船炮火一过,陈知命就带人从大营赶往应援,大营内的火炮只管轰击岸上的清军,清军伤亡惨重。

僵持了两日,这天清军参将合隆巴在东岸指挥清军分别从西北,东南夹击高桥,广东水师又得了一批大炮,他们在最大的红单大船上安置了八千斤大炮,开到岸边后连续向太平军营垒内轰击。营内不少房屋、望楼、营帐等多被击毁。清军又抬着桌椅、木板,在炮火掩护下强攻外围小营。太平军猛烈还击,陈知命看南村、北村两处小营保不住,只得命各处主动收缩阵线,全力守衞高桥外围的大营。

当天,清军连破太平军六座营垒,但所获甚少,就连当地的百姓也没见到一个人。一天之后,金山县、嘉善县两处清军地方团练援兵两千人到来,至合隆巴大营效命。合隆巴从广东水师和崇明调来调来五千斤、八千斤及五六百斤大炮共计二十门,向高桥外围太平军营垒连续轰击。太平军占据高桥河堤和营垒拼死抵抗。

次日,合隆巴再次进攻,陈知命分兵四路迎敌,激战中陈知命面部中弹受伤。接连两天,清军再次挥兵猛攻,战斗愈烈。

太平军在战斗间隙不断向当地百姓宣传“杀官而不害民”、“只杀贪官污吏、恶兵,不害百姓,照旧生理,平买平卖”等口号。加上清军军纪废弛,附近百姓被祸害得苦不堪言,不少百姓偷偷的加入太平军。

这天,合隆巴带百余清军,坐沙船到高桥西北的小河查看地势。太平军侦知,分三路出击。清军金山县、嘉善县清军团练共约两千人,急忙迎战。双方混战至黄昏,太平军佯败后退。清军副将佟鉴追击,为阻太平军退入大营,飞马抢占大营外面的吊板,不想滑倒在吊板上,被太平军牌刀手围住。混战之中,佟鉴被太平军牌刀手乱刀砍死。清军金山县团练头目带兵马来救,马陷泥中,又被太平军兵卒王小四、赵独眼等拿长枪攒刺,那头目身中七枪而死,清军大败退走。此战,是太平军守御高桥以来最大的胜利,共杀死、杀伤清军官兵一千余人,缴获三千斤大炮三门,五百斤大炮五门,抬杆枪二十多支,短铳七十多支。

落日余晖之下,硝烟仍旧弥漫,太平军一扫数日被围挨打的阴霾,唱着歌收兵回营垒。到了营垒中,面上还裹着纱布的陈知命已经目睹了整个战斗过程,亲自将王小四、赵独眼等太平军兵卒喊道面前,大大的夸奖了一番,弄得王小四、赵独眼很是不好意思。末了,陈知命又激励了士卒们一番,众人战意又恢复了不少。

合隆巴好不容易逃得性命,连日来全军折损近两千余人,已经伤亡过半,若非有水师支援,合隆巴早就撑不下去了,太平军也忌惮江中红单船,不敢出兵攻打南村、北村等地的清军大营。僵持之下,合隆巴只得向蕴藻浜的江南提督和春求援。

合隆巴不知道和春这边却也是焦头烂额,那天叶常春领十艘红单船和二十艘快蟹船辅以若干沙船、舢舨、进入蕴藻浜水域应援,和春大喜之下,当天就水陆并进攻打南岸太平军。

令和春意外的是南岸这一次又是空无一人,登上南岸后,岸边芦苇荡内,太平军布置了不少陷阱和土雷给清军带来一些麻烦之外,南岸空荡荡的没有一个长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