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算这场吞并蜀国的战事,也可能会有些变量……但是蜀帝王衍身为昏聩皇帝、亡国之君当中的奇葩,他注定是扶不上墙的烂泥。而且如今蜀国朝堂,仍尽由佞臣权奸把控着,上上下下也早已是乌烟瘴气。
仍派遣李严前去摸底,则是要确定那边朝堂乃至地方官署、军司到底又已经烂到了什么程度……只要有机会能够越过蜀道天险,那么蜀国想必便会如同被德军穿过马奇诺防线的法国那般,最多坚持几十天的功夫,到底还是会投降归顺的……
次日上朝,李天衢便下诏命李严出使蜀国,安排随行官吏,又说了些明面上帝君嘱托外交使臣的言语……李严恭谨领旨,实则满心念着的就是详探蜀国朝廷,刺探蜀地军情地势,而要为魏朝出兵奇袭蜀国,一举拿下两川之地做好充足的准备。
李天衢也很清楚,待李严去而复返,魏朝出兵吞并另一方割据政权的时候……差不多便已经到了。
然而李严出使蜀国,离开汴京,不过一两日光景……便又有一桩干系重大的消息传至汴京,甚至激得满朝文武甚为愤慨:
粤王刘(上龙下天),已建元称帝、设置百官,设乾亨为年号,并立三庙尊祖父刘安仁为文皇帝,其父刘谦为圣武皇帝,其兄刘隐为襄皇帝……建都番禺,改称兴王府,而定国号为大越。
粤国本来向中原王朝奉表称臣,如今刘(上龙下天)却公然称帝,这对魏朝而言,这无疑是一种权威上的挑衅。而且据闻刘(上龙下天)为了拱火,包括诸国君王中年高德劭的吴越王钱镠在内,他遣使奉劝其它藩国也一并称帝……
而吴越王钱镠给出的回应则是“此儿辈自坐炉炭之上,而又踞我于上耶?”……显然对于粤王刘(上龙下天)逾越僭号、妄自称帝的行为表示不认同。不过吴越国也并没有公然声讨,也完全是一副“总之我还是受中原册封的王,你要称帝是你的事,但也别来怂恿我搞事”的态度……看来仍在观望魏朝的反应。
李天衢自知按正史线刘(上龙下天)称帝之后,后梁便立刻下诏削其官爵,并命吴越王钱镠为天下兵马都元帅出兵讨伐。钱镠就是两边不得罪,接受诏命,但以山川隔越,地方扰攘为由就是按兵不动……所以吴越国仍对中原王朝表示顺从,但也不做魏朝的马前卒,而因刘(上龙下天)称帝自立便去兴兵讨伐,这也都在情理当中。
然而楚、吴、闽等国,虽然没有派遣使臣朝贺越国改建帝制,也并没有受刘(上龙下天)的怂恿而相继称帝,但是彼此仍保持着邦交来往……其中尤其是楚王马殷已将女儿许配给刘(上龙下天),如今也做了那所谓大越国的皇后。而刘(上龙下天)与吴、闽两国交好,一直强调友邦永言欢好,情若弟兄,义敦交契,理应怀同盟之心……尽可能的拉拢南面诸国,而抱团面对魏朝的威胁。
李天衢在得知这桩大事之后,倒也并未恼怒,他面带冷笑,心中暗念着即便眼下我魏朝与粤地相隔天南海北,着实不便出兵讨伐……但你刘(上龙下天)妄自尊大,便以为我就治不了你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