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齐丘至契丹复归返程,而为我朝拿获,与陆路相较,走海路归期不定。所以吴国徐温、徐知诰那边,想必还不知我朝已识穿他意欲勾结契丹的阴谋,而且又有确凿的证据,有了兴师问罪的名义,纵然悍然出兵征讨,也是名正言顺……”
听张骁兴匆匆的问罢,李天衢旋即又长声念道:
“不过我朝是师出无名也好,名正言顺也罢,楚、越等国与吴国唇亡齿寒,也决计不会坐视我朝的势力延伸至江南地域。所以即便先前名义上臣服于我朝,如今恐怕也将出兵支持吴国。虽说如此一来,我朝这也有了对楚国用兵的名义,但同时与多国交战,这段时日也须好生筹谋部署才是……”
张骁领命退下之后,李天衢吩咐下去,又宣召一人入宫觐见,然而那个人,本来却并效忠于魏帝的军将。甚至先前的态度,还一直对魏朝抱有敌意。
毕竟杨师厚本来效力于朱氏梁国,与魏朝数度交锋,还占尽了便宜……而后为势所迫,投入巴蜀,又转战于滇地。杨师厚却感到自己时日无多,为了自己子嗣的后路着想,遂与魏帝李天衢达成了协议:
你如果既往不咎,而让我的后世子孙在中原得享富贵安乐,那么趁着我尚还能震慑得住滇地诸族各部,会协助魏朝设立云南宣慰使司,并逐步交出南中军的兵权……而待我死后,云南这块地盘,也就全都是你魏朝的。
而奉杨师厚旨意,护送其子嗣家小的南中军牙将刘词,也顺利的抵至汴京。不必动用武力强行征服,免得枉造杀业,而让云南地界的汉儿乃至各个族裔惨受兵灾之苦……李天衢当然会履行承诺。
只不过杨师厚虎父犬子,他那儿子杨尧完全被自己老子的名声所掩盖住,名将子嗣,却也在史载中没有任何作为。李天衢心说我便封他一个子子孙孙能受福荫的爵禄闲职,得以安享富贵,其实就相当于朝廷拨款养一家子闲人罢了……可是当得知护送杨师厚子嗣至汴京的南中军牙将名为刘词,李天衢的第一个念头便是:
赚大发了,我又捡到了宝。
按李天衢想来,杨师厚固然知道刘词这个部下能打,可是就连他,现在估计也不会知道刘词以后到底能取得多大的成就。
刘词其人,现在还没到显山露水,在这般世代杀得个威名远播的时候,可是李天衢却知道他非但在杨师厚帐下效力时,便以勇悍而闻名于軍中。而且他对于从军征战也有种强烈的使命感,就算闲暇时,也常常被甲枕戈入睡,旁人问其缘故,他便回复称我以此取富贵,岂可一日辄忘之?且人情易习,若一堕其筋力,有事何以报国!”……受这等动力驱使,刘词做立下卓越的战绩履历,甚至历经梁、唐、晋、汉、周五代。
而北宋年间成书的《十七史百将传》,记录自西周齐太公姜子牙伊始,截止到五代十国时期的一百位名将传记,刘词也正与与智将刘鄩位列其中。
虽说葛从周、符存审、李神福、周德威……乃至他的老上级杨师厚这些实打实的五代顶级名将都没有被收录,也使得那几卷名将传记看起来似乎有失偏颇。但是与那些将才相较,刘词胜在经久不衰,若论厮杀征战,他保证战绩的续航能力甚至长达几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