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百五十一章 前朝缔约,你敢认么?(1 / 2)

唐末大军阀 云霄野 1258 字 1个月前

虽然韩熙载忽然站出来大加驳斥,可金敬德错愕片刻,也立即意识到不能被对方的思维牵着鼻子走,否则恐怕更要受制于人。

至于韩熙载所说的汉四郡故土,当初则属于高句丽的版图当中……而高丽本来就是高句丽的简称,结果正史中的弓裔、王建相继以高丽为国号,如此鱼目混珠,后来还真就起到了混淆视听的效果,导致后世在中国很多人听到高丽这个词汇,第一想到的是三韩人的后代,乃至朝鲜半岛上的一个朝代,而不是起源于濊貊,属于中国古代地方民族政权的那个王国。

然而当年中原群雄逐鹿,李天衢却还有精力通过外交施压,声讨弓裔冒用国号,你个三韩妖僧神棍要造新罗的反,乱认祖宗,高句丽又与你何干?王建取代弓裔称王之后,宣称国号为泰封,也是因为出自于忌惮魏朝的缘故。

所以听韩熙载把话题往汉四郡的方向引,金敬德却自知不便拿高句丽说事……否则他一旦敢开这个头,恐怕更要被驳斥得无以应对。

毕竟当年唐朝、新罗联手灭了高句丽,而其中起了决定性因素的还是大唐……高句丽的遗民,的确也有不少迁入朝鲜半岛,诸如由新罗扶持,用以对抗唐军的高句丽王室后裔,报德国国主安舜一脉以及治下高句丽子民,大概有十万人后来完全融入新罗。

但问题是内迁入中原的高句丽族,约三十万人归化大唐,还要超过入籍新罗的数目。诸如大唐名将高仙芝、唐玄宗皇帝的宠臣王毛仲,以及视新罗为世仇,所以还曾纵使海贼到朝鲜半岛掳掠,大搞新罗婢买卖的节度使李师道……等很多文臣武将,也都是高句丽族裔。

而其他高句丽遗民,大部分则迁入渤海国,但渤海国也是接受唐朝正式册封的,而且亡国的年头不算长久,所以这个以粟末靺鞨人为主体,又属于多民族混杂的国家,与中原王朝、新罗三方的关系现在就能辨识得清楚。也不必再查询繁多的史料,而在一千多年之后,由后世朝鲜半岛南面某国恬不知耻的叫嚣“渤海国的历史和领土也是我们国家的”……

金敬德早年作为遣唐使,毕竟在中原留学受业,所以比起后代子孙,他起码还要点脸……而渤海亡国不久,他主子王建要争取北拓疆土的名义,便刻意收容大批渤海遗民,也属于典型的底气不足,才要大举造势。所以金敬德与韩熙载起码要根据史实的基础上争辩,也总不能睁着眼说瞎话,直接在魏朝朝堂中宣称不但百济是我祖宗的地,所以你们不能拿,还有高句丽、渤海人也都是我祖宗……

六百多年前的烂账既然不便细究,否则反而对泰封国更为不利……金敬德倒也很快想好了应对之策,他又假模假式的向李天衢躬身施礼,并高声言道:

“鄙邦心诚愿与天朝亲善,当然承认大魏受命于天,江山社稷延续前朝唐廷正朔……只是上国宣称继承前朝疆土,也理应按当初唐廷与邻邦缔约,而划清彼此疆域界线吧?”

李天衢闻言眉毛一挑,沉声道:

“此话怎讲?你且说个明白。”

“大魏毕竟乃是天朝上国,想必不会与鄙邦争弹丸之地……”

金敬德先是以退为进,仍要给中原王朝戴高帽,继而又言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