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兔子急了要咬人(上)(1 / 2)

唐朝公务员 水叶子 1344 字 6个月前

“去你妈的!”唐缺正是急的冒烟的时候,那儿还有心思捡鞋再穿,索性将右脚上的草鞋也给踢飞了,赤着双脚一阵风似的向河边跑去。

但是农村里也不是每家都是大宗族,总有小门小姓的小户,要是这样,在家里没有强力亲戚可为外援的情况下,一般而言就只有两个法子,一是老老实实低调做人,自己老实的同时再混个好人缘儿;至于另一个法子就是家里出横人儿,出那种敢跟人玩命儿,也真能玩命儿的愣人,要是占住这一条的话,也能凭着凶名护住一家人。要是这两条都不沾的话,那就有的是受气吃亏的时候。

随着唐缺的侃侃而言,兰草儿再次落到他身上的目光已然真是痴了,高李氏脸上的浅笑也再难保持住。

“噢,你这话倒是说的古怪。”

但是不等她开口说话,就听外面二门处猛然响起一阵急促的脚步声,随后就见门房王老三慌慌张张的绕过照壁向书房跑了过来。

“我……我也没见过你爹呀,只是听看热闹的人说唐家跟陈家打起来了,又说赶紧去找唐成,我估摸着就是你。”

唐家是村中老姓,在唐成爷爷辈的时候也是兄弟多达七人,个个膀大腰圆。当时的唐家在附近几条村都声名远播,无人敢惹,这亩水田就是那时置下的。可惜的是到下一代时却男丁不旺,兄弟七房竟然只留下唐成他爹这么一条男根。好在当时老一辈威名尚在,加之老唐家嫁出去的女儿多,儿女亲家就多,好歹也是一大助力,正是凭借于此保住了唐成家近二十年的平稳。

这也就是当初唐张氏为什么宁愿卖自己也不愿卖那一亩水田的原因所在,有这亩水田在,即便家里破落成这样,也依旧在媒婆面前说得起话,“咱好歹也是能吃米的人家,双龙河上下七八条村子都算上,这样的人家儿也不过只有四家而已。”

唐缺这时候也顾不上什么路不路的了,跳下路边水田一路前奔,等他带着一身泥水扒开人群看去时,眼前的景象直让他满心的急躁都变成了怒火。

“什么?”闻言,原本松散坐着的唐缺猛然绷紧了身子,“快说,我家出了什么事?”

“夫人你想啊,牛郎织女也不是一次都不能相聚,不还有一年一次的鹊桥会嘛,他们在天上是长生不死的,虽说一年只有一次,其实却等于永不分开。再想想我们这些凡人,即便能找到合心意的,又能在一起厮守多少日子?人总有要死的那天。这样想想,王母娘娘本是想惩戒他们,结果反倒是成全了他们,就算一年只能见一次又怎样?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只要是真正有情,一次相见倒比无情人十年的日日厮守更令人心醉。”

从金州大尖山发源而出的双龙河两岸都是高峰峭壁,只是到了本村上游时水势才平缓些,由此也就淤出了一块儿肥得流油的河滩水田,总共不过十二亩多,分属四家,其中刘里正与高李氏各有五亩合成一个整数,至于另外的两亩多分属唐家和村东陈家。

“夫……夫人恕罪,实在是唐账房家出了急事,我赶着来报信……”

起因就在于那亩水田,在山南东道这样“七山二水一分田”的山区里,水田数量是非常少的,正因为少所以就显得尤为特别和珍贵,水田不仅产量稳定,最重要的是能产米。在这个以麦子为主要农作物的山区,谁家要是在河滩上有一亩产米的水田,简直能让人眼红死。就连山里媳妇嫁出来,娘家夸耀闺女嫁的好时最得意的一句话也是“啥好不好,孬不孬的,总归是个能吃米的人家儿。”

唐缺一边儿急跑,一边儿暗骂自己太大意,刚听王老三说到家人是在河边水田里跟陈家打架,他心裏就已经知道事情的缘由了。

“什么良籍贱籍的我倒是不在乎,只要人心好,知道孝顺就成。”也不怪唐缺心粗,实在是以往的经历中没感受过女子之间这种拐弯抹角的斗争方式,“不过要说牛郎织女,他们倒是比我们这些凡人过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