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4章 吃李大户去(1 / 1)

唐朝好地主 木子蓝色 1529 字 2022-12-10

迁都那是大事,之前太上皇的时候都已经讨论过了,那时就是当今一力反对。可是现在,皇帝却把李超的奏章交给宰相们议论,却是有再次考虑迁都的意思了。政事堂。“李超又开始折腾了。”“上次说不能迁都的是他,这回说要迁都的又是他。”“反正李超那张嘴,怎么说都有理。”“迁都,不说其它的,有钱吗?”“谁知道呢,我倒是想看看,他奏章上到底怎么说的。”“嗯,对,先看看再说,说不定李超还真的说的有依据呢。”“呀,还写了挺长,这一二三四五,一条又一条的,迁都的好处,都写的清楚,长安不适合再做都城的原因倒也写的清楚啊。这奏章,很有李超风格啊。要是我尚书省的那些官员们写奏章报告能写的这么简洁明了,就省心了。”萧禹扫了一眼奏章,不由的真心赞叹。不管内容如何,首先这奏章的写法就非常的好。“是啊,张超说话,总能打动人心。”政事堂里,宰相们一人拿着一份张超奏章的抄本,都在那里一边看一边议论。一开始,大家还挺轻松。迁都?那是那么好迁的?可看着看着,气氛就不太一样了。李超奏章里写的很详细明白,这长安城已经完全不能符合大唐帝国的都城地位了,太偏,太小,太落后了。“说的倒是很有道理的。”“嗯,之前李超反对迁都,说是因为大敌当前,朝廷迁都时机不对,而不是不应当迁都。现在吐谷浑、突厥都安抚住了,而朝廷也收复了朔方,如今局势正稳。朝廷无外忧,也无内患,此时迁都,倒没问题。”“迁都也应迁洛阳啊,为何却要选个襄邓?”高士廉道。“洛阳一来久经战乱,残破不堪。二来,论起地理防御形势,也不如襄邓。”洛阳的优势在于紧依黄河,而且杨广当年营建新都洛阳后,把运河挖通,使得洛阳正好处于南北运河的中点附近,加之有黄河水运之利,使得洛阳确实拥有不错的条件。但自隋末起,洛阳一直打仗,彻底打破了。十几年前才营造的新都洛阳,也早在被唐朝攻破之后,给拆掉了。现在想一想,其实有些可惜了。若是当初没拆掉洛阳宫城,就可以用现成的了。当然,洛阳的防御安全形势,不如长安。长安号称关中四塞,居于一隅,安全性能要比洛阳高,洛阳四战之地,虽说也有八关,但总体来说远不如长安。这也是当初太上皇时,选襄邓不选洛阳为新都的原因。襄邓的安全形势,仅次于长安,却是远高于洛阳的。而且襄邓一带其实是一个较大的盆地,又有汉水穿过,北面黄河南面长江,东面淮河,防御和转运都远超长安。且新都迁到襄邓那么京师东移,处于天下中心,有利于管理这个庞大帝国,尤其是对东部的管理加强。“在襄阳和邓州之间建一座新都,最大的问题还是营造的本钱啊。”长安已经不能适应大唐帝国,无法承担帝国政治经济中心的重担,而洛阳又残破,安全形势也不太好。襄邓之间位置倒不错工,也有水陆转运交通之便,安全形势也好,可问题也摆在那里,襄邓之间可没有一个能做为都城的大城,不可能选襄阳或者邓州,得选在盆地的中央位置,那么就要在平原之上,从零开始营建一座新的都城。宫城、皇城、外城,可是全都得新建的。如今的长安城,是隋朝时建的,前后也建了好些年,花费的钱不少。杨文的时候,营建东都,同样大兴土木,花了很多钱。现在大唐的底子,要营建一座崭新的都城,这个本钱可不小啊。“李超完全没有说营建新都的钱从哪来啊?”“明年就是改元贞观了,大唐还不富裕,这个时候大兴土地,役使百姓,这不是好事。”“不能瞎折腾,当年杨广就是瞎折腾给折没了的。”宰相们议论了一番,也算是达成了一个共识。长安再做为帝都确实有些不太适应了,可营建新都却没有这么急迫。眼下大唐底子薄,还是得再休养生息,积聚实力才对。也许再过些年,大唐解决了突厥这个大患之后,那时底子厚了,可以再考虑迁都。宰相们把这个结果奏报李世民。李世民考虑这个问题好些天了,这次把奏章给宰相们看,心里已经是有些意动了。可听到宰相们的反对,他又犹豫了。“现在问题是没钱?”陈叔达道,“回陛下,最主要的问题确实是没钱,那一千万贯,可是已经都做好了预算了,税收进了太仓后,可是就要拔给各部寺的。”李世民问:“对佛寺的改革呢,李超不是说完成对佛寺的整顿之后,朝廷至少能得到三千万贯钱财,和几千万亩田地吗?有这笔钱,足够营建新都了吧?”“陛下,佛寺整改一事,现在还只揭开了一个盖子,不能操之过急啊。等完成整顿,拿到那些钱、地,估计前后至少也得一两年啊。”李世民摸摸胡子。“好了,大家这些天也辛苦了,不如我们去灞上放松一下。”长孙无忌笑道,“嗯,吃李大户去,顺便也听听李超的说法。若是他拿不出钱来,那么这营建新都之事,还是再往后推推吧。”“我倒想看看,李超这个点金之手,这回又能怎么点石成金,从哪里弄出这么多钱来。反正太仓的正税、商税,他一文钱也别想动。”“李家的饭菜就是好吃啊,水果也不错,去那里放松下也不错的。”“对!”李世民带宰相们骑着马直接杀奔灞上去了。皇帝也没带什么大队仪仗,直接轻车简从,君臣都骑着马,后面跟着几百禁卫就往洗澡沟而去。灞上。李镇。李超带着承乾,还有一众工匠们,终于成功的先完成了第一架打谷机。“把棚子装起来。”齿轮、滚筒都装上去了,这件木制打谷机,目前只有滚筒上的n形铁是铁制的,其余的还都是木制的。底下是个六尺左右的谷仓,约两尺多高,里面能容纳两石左右的稻谷。李承乾兴奋的提着一块木板过来,这熊孩子已经玩上瘾了。滚筒上的棚子很简单,仓上留有孔,直接插进去就好,一共四块板子组成了一个棚子,这样脱粒的谷子就不会溅出去,都会落到仓里。打谷机的前面可以站两个人,有一个可以上下踏动的踏板,用力踩踏,带动齿轮,齿轮带动滚筒,就能打谷了。棚子搭积木一样的简单。刚搭好,李承乾就要去踩。李超一把将他拎了下来。“急什么。”“还得加油。”齿轮上加点油,能够让机子更润滑,也能更省力。没有机油润滑油,直接加点菜油。加好了油,李超站了上去。抬起右脚,放到那个踏板上,用力踩下。滚筒转动起来,越转越快。“呜-呜-呜!”声音很大,但听着这声音就能感受到效果不错。打谷机边上,边上已经堆着一担稻谷。这些稻谷还没完全成熟,但也能用来试验一下打谷机的效果了。虽然有点浪费,但打下来的青谷也能做饲料嘛。“承乾,愣着做什么,去拿禾。”承乾很想来踩打谷机,不过李超却让他拿禾。打谷机打的很快,最轻松最有效的打法,是两人双踩,这样比较省力,也更加快速。打谷机有一个特点,你得一直踩着他。如果打一下,又去拿禾,打谷机又得重新启动,这会浪费很多效率和时间。李超小时候暑假在外婆家,就是跟表哥专门负责拿禾,把割好放在地里的一把把稻草,抱起送给打禾的外公舅舅。拿禾也是很辛苦的,不停的弯腰,还得速度快,得赶上打禾的速度。承乾抱禾,李超接过一边踩着踏板,一边把稻禾放进棚里,搁在滚筒上脱粒。这也得有技巧,双手握着稻禾得紧,然后稻禾稍微放在滚筒上面一点,双手还得左右转动,这样才能最快的把稻谷脱粒干净。好久没用过了,李超转了好几遍,还是没脱太干净。“稻子没熟,要是熟了再晒一下脱起来就快的多了。”李超给自己找了个借口,把脱干净的稻草扔一边。稻草扔放也有讲究,一般两把扔一起,然后再变个方向叠加,这样子便于捆扎稻草。稻草晒干了,可也是很重要的东西。牛马的草料,甚至百姓还拿干稻草做床垫,以及拿稻草做绳。“少保,我也要踩打谷机。”拿了几把禾,承乾忍耐不住了,罢工。“好吧,你上来,在一边帮忙踩。”李承乾兴匆匆的站上来,双手撑在前面靠板上,一只脚力用的踩着。听着机子呜呜叫,李承乾兴奋的大喊大叫。李世民骑马来到灞上,一进镇子,刚好看到那块晒场上李超和太子正踩着打禾机正欢呢。(未完待续。)